为孩子讲好成长故事
为孩子讲好成长故事
如今,青年作家的创作已构成了中国儿童文学一个繁盛的脉络。他们的叙事语调和风格各不相同,但大多勤奋、低调,日渐在已有的儿童文学版图中留下自己的印记。上海青年作家冯与蓝便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位。
今年3月,我读到了她的新作《墨童》(明天出版社)。这个发生在夏日的成长故事,让焦灼、纷乱的心绪渐渐沉静,让人不禁跟随故事的主人公墨童一道去探寻我们中国人心灵的依傍,重建内心的秩序。
故事并不复杂。少年梁墨童的妈妈去世后,父子俩的生活陡然变得阴沉,才华横溢、酷爱书法的爸爸好像一直停留在过去,没有共同话题的尴尬盘桓在父子之间,庞大而灰色的空虚感淹没了少年。终于,暑假里的一场父子大战,让墨童逃到了外公家。在那个里弄的深处,在妈妈曾经工作过的“上墨堂”,墨童渐渐找到妈妈留给他的故事,并窥见了一方好墨诞生的秘密。在一次次找寻和倾听中,墨童不仅领悟到中国人在一方好墨中所寄托的感情,也渐渐读懂了父辈,弥合了与父亲的感情裂痕。
谈到这部作品的创作,冯与蓝曾说:“我想告诉孩子们,在我们越来越依赖电子产品、越来越渴望用简单的一键化去解决复杂问题的当下,还有一些人依然在使用传统技艺,用口耳相传的经验,用手的触摸感知,用淳朴自然的吟唱,创作出充满生命力的美好事物,并努力地把它们传递给下一代。这是执着于初心的工匠精神,是民间艺术创作的智慧,更是我们文化的根脉。”这样的创作初衷,自然让作品有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怀乡”的意味。这种“文化乡愁”是微妙的:在父辈的眼中,城郭如故,令人沉醉,但在如墨童这样的少年眼中,传统的技艺、千百年来滋养着中国人心性的笔墨余韵则是“过时的”“很快会被淘汰”的古董。于是,作者为“墨童们”精心设计了一次暑假的探险之旅,为他们细致呈现代表海派墨文化的“曹素功”墨的创制过程,讲述墨锭上的诗词和精美图案丰厚的文化意蕴。
《墨童》书写着少年的成长,书写他们的迷茫、煎熬与探寻,也以今天鲜活的文学经验回应着一个文学主题: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做父亲和怎样做孩子。从故事开篇时,父亲与墨童间“就像被卡住的门,留着一道缝,却使不上劲去推开”,到墨童“出逃”后,父子间难得的一场倾诉与倾听,再到父亲在墨童的帮助下走出职场瓶颈,这些情节虽然所占篇幅不长,但这种成人和少年比肩而立、互动成长的生命景观却让作品的意义更为深广。同时,“墨童”二字也极富象征意味,既寄寓着期待孩子们亲近传统文化根脉的期许,也象征着少年的成长如同一方好墨的诞生,需要经历一次次锤炼、摔打和修整,方能从混沌无形,渐渐进化成一方好墨。
如何为孩子们讲好成长的故事,讲好在种种不确定中寻得恒常的故事,《墨童》只是呈现了一种文学的可能。面对这些言说不尽的成长话题,我分明看见作品中的墨童正向少年读者们走去,邀请少年们一同去探寻我们文化的根脉,探寻成长的种种可能,探寻生命的深邃、强劲和宽广。
相关新闻
- 2020-06-19“抱抱地球 点亮生命”系列丛书在京首发
- 2020-06-18少儿图书:引导少年体悟生命
- 2020-06-18唤醒生命的律动
- 2020-06-15诠释霍金传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