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经济与金融创新
恢复经济与金融创新
□书评人 李杰
从目前全球大流行的趋势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在未来一段时间都会影响到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蔡昉教授在其主编的《“大流行”经济学:应对疫情冲击与恢复经济增长》一书中,从生产制造供给和消费需求两方面,分析了疫情对于“三农”、就业与民生、中国与世界经济长期走势的关系。蔡昉教授提出,中国经济在复苏的过程中,既需要保持高度的警醒,随时掌握全球疫情最新进展,及时反应,也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定力,守住底线不放松。这就是说,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经济复苏部署和推进需要适应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政策抉择应该在处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之中进行。从目前疫情控制的现状来看,中国或将率先实现经济复苏。中国将疫情控制得较为成功,具备经济复苏的条件。此外,中国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能及时修复全球的供应链体系,为其他国家抗疫提供医疗设备和治疗经验。同时,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及其潜力,还将为随后的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巨大需求。
除了对消费市场的刺激和复兴之外,基建投资也是摆脱疫情、恢复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在《新基建:数字时代的新结构性力量》一书中,国务院参事徐宪平领衔的课题组,在粤港澳、长三角、北京等地调研,与40多家政府部门和60多家重点企业面对面座谈交流,将“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划分为“新基建”发展的重要领域,而这其中,大型政企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是决定“新基建”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因素。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的大国,在推进金融创新的同时,更注重全球经济的稳定、中国民生的福祉。在《中国金融创新再出发》一书中,黄益平教授领衔的《径山报告》课题组,围绕“金融创新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金融服务要适应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当下中国发展模式已转变为创新驱动型,而创新是一项长周期、高不确定性的活动,但传统金融却要求短周期、低风险、高回报,所以金融服务,从业务模式到金融机构再到政府监管,都需要创新。
除了金融创新进一步助力于增长模式转型、服务实体经济之外,在《中国:理想经济增长》一书中,周天勇教授认为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才是改革的关键,也是顺利越过中等收入陷阱,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最有效路径。
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中小企业,而这其中绝大多数又都属于民营经济。在胡德巧主编的《中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一书中,将2005年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部门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法律法规的政策性文件汇编在一起,无论是对于目前在恢复期的民营经济,还是对于研究民营经济、优化营商环境的学者,都标明了发展方向和原则底线。
相关新闻
- 2020-07-08铸造信仰者的初心丰碑
- 2020-07-08向温柔而强大的守护致敬
- 2020-07-07读章开沅先生的《走出中国近代史》
- 2020-07-07贺捷生《父亲的雪山 母亲的草地》:温情展现先辈的初心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