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研讨《百里洲纪事》:“解剖麻雀式”书写一线脱贫攻坚现场
专家研讨《百里洲纪事》:“解剖麻雀式”书写一线脱贫攻坚现场
近日,一部《百里洲纪事:一线脱贫攻坚实录》的线上研讨吸引了超过100余万人次观看,引发读者和业界热议。
2020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这部纪实作品来自精准扶贫的现场,作者朱朝敏记录了当下乡村物质和精神的深刻变化,既是脱贫攻坚决胜历程的如实报告,也充满了文学的美学追求。
百里洲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长江中游荆江段首段,是长江的第一大江心岛,因四面环水、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经济多年来发展缓慢,贫困人口有6076人。朱朝敏两年来深入百里洲参加一线扶贫工作,走遍41个村庄,多次走访百里洲驻村干部、贫困农户,真实记录鳏寡孤独、贫困独居者、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众的生活原态,记录他们在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悲辛欢愉。
谈及《百里洲纪事》的创作初衷,朱朝敏说,在扶贫工作中她有感于脱贫攻坚战的伟业——不仅是在经济上脱贫,也是乡村的社会变革和精神洗礼。“对于文字工作者而言,记录下来,是责任之一,也是一个人以文学的面目回归本源的最好途径”。《百里洲纪事》既是一线扶贫日志,也是她抒写故乡百里洲的长篇非虚构。区别于其他书写脱贫攻坚的文本,这部作品给予弱势群体较多的关注,尤其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
此次线上研讨会由中国作协、湖北省扶贫办支持,长安街读书会、湖北省作家协会、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主办,北京华景时代传媒公司协办。研讨会上,来自文学界的多位专家围绕《百里洲纪事》的主题价值、创作特点、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表示,本书有非常鲜明的特点。第一作者与叙述对象之间,与表现对象之间是零距离,这在纪实文学创作或者报告文学创作里面,还是不多的;第二作品采取了细节化的描述,深入到生活的机理,把脱贫攻坚的国家行动和老百姓具有烟火气的生活建立起了一种必然、紧密的联系,本书既表现了脱贫攻坚这样一个重大的主题,同时也有丰富的细节;第三是作者充分发挥了文学的独特手法,也充分发挥了自己作为小说家的特长,自觉的融入对人物情感和心理的描写,让现实中的干部和群众变成了鲜活的文学形象。第四《百里洲纪事》中女性形象的塑造给人更加深刻的,她的12个故事塑造了多位女性形象,无论是年轻还是年长,都非常鲜活。
《文艺报》总编辑粱鸿鹰认为朱朝敏有着小说家的敏锐,关注到弱势群体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办事路径。还有她对于底层人物塑造,像是秦老太,“虽然我贫困但是我不服输”。那些被扶助的人,他们也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在某些方面是有坚守的。“这部作品告诉我们,很多事情是小说家想象不出来的,只有深入第一线你才会发现更多,你也有可能纠正自己。”
《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认为《百里洲纪事》是非常实的写作,同时又是精神化的一种写作,可以说它是一种记述生活血肉,从血肉到精神。这本书就是自己去跟人说话、听人讲述,贯穿着的是“我看、我听、我思”这样的一种理念。整体上这12章串起来,尤其是序言和后记,这是一个整齐而不是零散的12块。这本书《百里洲纪事》无论从作家还是作品,这是一个难得的示范。
评论家李炳银谈到,《百里洲纪事》很接地气,很有现实生活的烟火气,有不同人物生活行动命运的表现,也有现实生活的时代脉动的跳动特征。这部作品通过12个家庭的故事,把百里洲脱贫历史脱贫攻坚以后发生的命运、性格、生活情感的变化写得比较充分,这是一部非常有个性、有内容、有表达个性追求的好作品。
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评论《百里洲纪事》是“解剖麻雀式”的书写,首先是选材独特,选取百里洲这个长江最大的江心岛来书写中国脱贫攻坚事业。百里洲就像一只小麻雀,但是五脏俱全,具有独特性也有典型性,作者通过管中窥豹的方式来写中国的脱贫攻坚。其次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切入来写脱贫攻坚,这是大家作品的优长所在。作者不仅关注物质脱贫更关注精神脱贫,是从整体性上把握自己的扶贫对象,这种角度的切入特别难得,也不多见。
与会专家还表示,《百里洲纪事:一线脱贫攻坚实录》关注时代变化并聚焦于脱贫攻坚战的细节,用写作回应了当下时代的巨变与人民的精神成长,精准、生动地反映了脱贫攻坚战的成就。该书以细节取胜,不仅呈现了贫困户物质上的脱贫需求,还写出了他们在驻村干部的帮扶下“心理脱贫”的全过程,赋予这类群体以个体尊严,写出了时代新人的精神气象,是近年来记录脱贫攻坚战较突出的作品。作者以扶贫干部的身份全程参与,扎根人民;以作家的身份现场记录,“知行合一”,是当代作家表达时代、处理现实题材的积极尝试。
相关新闻
- 2020-07-08被誉为“敦煌守护神” 常书鸿为何一生痴迷敦煌艺术?
- 2020-07-08中国图画书《鄂温克的驼鹿》入选2020年度IBBY荣誉榜单
- 2020-07-08中青阅读6月推荐书单
- 2020-07-08《生命摆渡人》致敬平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