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的故事
灯的故事
送灯的不是凡人,是仙人,那是仙人送灯。
这样的崖,便叫仙人崖了。仙人崖作为老家天水的“秦州八景”之一,我年少时曾去过一次,却没遇到仙人。有人告诉我:“谁让你大白天去哩,你晚上去试试。”话似乎有道理的,可我终究没敢摸黑探进仙人崖,那里奇峰林立,崖悬洞幽,树高藤长,万一遇不到仙人遇到熊咋办?再万一,真遇到仙人了,又该如何?
天水“十里不同天”。记得几个峰回路转之后,习惯了黄土高坡的我瞬间就被秦岭一隅小陇山的松海柏涛惊傻了眼,当赤壁丹峪、五官迥异的仙人崖赫然扑入眼帘时,竟疑似梦中。仙人崖与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近在咫尺,由“三崖”“五峰”“六寺”组成。“三崖”者,东崖、西崖、南崖也;“五峰”者,玉皇峰、宝盖峰、献珠峰、东崖峰、西崖峰也;“六寺”者,木莲寺、石莲寺、铁莲寺、花莲寺、水莲寺、灵应寺也。“五峰”与罗汉沟的大小十三峰叠加呼应,恍如集体揖拜玉皇峰,人称“十八罗汉朝玉帝”。伴随着木鱼声声、紫香袅袅和经声琅琅,那些静孵于崖翼崖檐之内、盘踞于峰腰峰巅之上的大小寺观,让魏、唐、宋、明、清诸代的殿宇、塑像、壁画呈现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大观气象。清末陇上大儒王了望在此留有一联,云:“处处无非菩提海,山山尽是普陀崖。”先贤佳句,道破仙人崖的万般妙处。
只是,不见仙人不见灯,我怎得甘心?
左右回首,惊见西崖、东崖的崖面呈蜂窝状,如箭矢之伤。导游一叹:“那是万千窟龛,不幸毁于火灾和疯狂的盗窃。仙人崖的鼎盛期,咱没赶上。”我当场借问仙人送灯的典故,说法竟也不一,有的说,当年有看破红尘者幸获仙人送灯,超度成仙;也有的说,当年有忠良之士为免遭奸佞陷害而落难于此,得仙人送灯而安度余生;还有的说,当年……太多的当年,独不闻当下。
南崖侧翼,有仙人送灯的燃灯阁。站在燃灯阁门口举目四望,天地苍茫,仍不见一仙一灯。有道士曰:“仙人送灯,脚下有路。”我眼前似乎一亮,疑有光亮袭来,那仙,那灯,会是这片土地上曾经点亮华夏文明之光的伏羲、女娲、轩辕吗?会是在关陇大地探寻崛起之路的秦非子、苻坚、隗嚣吗?会是在猎猎秦风中面对万顷芦苇荡吟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陇右先贤吗?如若是,那便仙亦灯、灯亦仙了。
东崖和西崖之间有个磨针殿,相传便是当年那位神奇的白发婆婆“铁杵磨针”点化少年李白之处。很多举家出游者,多愿意揪着顽童的耳朵入殿,其意自不待言。而殿外,倒是有一位摆摊卖浆水面的老婆婆,一聊方知,老婆婆家住仙人崖附近的朱家后川,祖辈务农为业。我连吞四碗浆水面之后,老婆婆笑了:“学生娃就得能吃,能吃才能读书。”
我说:“您说错了,常言道:能吃能干活儿。”
“我每天在这里看仙人送灯,还能说错话?”
我惊问:“您……真见过仙人送灯?”
老婆婆没正面作答,却讲了个故事,说是很久以前,有个天水少年远避喧嚣来仙人崖苦读,他的勤勉用功感动了一位美丽的仙女。每天晚上,仙女都要送灯前来,红袖添香,研墨助读,后来少年金榜题名,娶仙女为妻……这是仙人送灯故事中最完整的一个,可那位少年是谁?老婆婆却笑而不语。天水自古多才俊,史载就有“天下十豪”之一的周朝先哲尹喜、孔门“七十二弟子”中的秦祖、壤驷赤和石作蜀,亦有汉赋大家赵壹、唐代诗人李白诸等。据说明末肃王朱识鋐落难仙人崖时,曾留下“政令全提,长安市上作宾作主;宗风大振,陇右山中学释学儒”的对联,但并没听说有谁与仙女牵手一场。而老婆婆的故事却在我心中悄然发芽,每每秉烛夜读,疑有衣袂飘飘的仙女送灯而来,明知虚妄,却是心灯一盏。
也曾遍查有关仙人崖的资料,独不见仙女送灯的故事,便怀疑老婆婆哄我。多年后旅居遥远的渤海之滨,有次回乡和朋友重游仙人崖,但见寺观修葺一新,游人如织,峰崖间的栈道、石阶两旁多了很多灯笼,高高的燃灯阁更是花灯竞秀,疑似换了人间。行至磨针殿前,一丝莫可名状的怅然袭上心头——当年老婆婆摆卖浆水面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凉亭。
“多年过去,你说的老婆婆恐怕不在人世了。”导游说。
可朋友却笑了:“那位老婆婆,便是送灯的仙人啊!”
说话间,似有万千仙人翩翩而来,那满山的灯笼分明是拎在仙人手里的。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年走过,我想,那其中会有当年的我吗?
假如有,谁来讲仙人送灯的故事呢?(秦 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