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冒险的童年——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自由冒险的童年——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作者:宇舒
最近较热的电视连续剧《隐秘的角落》,由三个小孩在一座山中偶然发现一起谋杀案引起。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就读过的一本儿童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因为后者也有一个主要情节,就是小说的主人公汤姆·索亚与好朋友哈克贝利·费恩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
在小说中,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哈克贝利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
小说中,随着汤姆指证印江·乔伊为真正凶手,这个故事似乎了结了,读者的张力也似乎消解了。但是,印江·乔伊的逃跑又在读者那里形成了新的悬念和张力。
小说中有一个情节,在一次野餐活动中,汤姆·索亚与他心爱的姑娘贝基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后来他俩终于成功脱险,和好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藏。
和《隐秘的角落》的主人公是个心思缜密、略显阴郁的小学霸不一样,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笔下的汤姆·索亚是一个重庆话中所说的“千翻儿娃儿”,他天真活泼、聪明顽皮、敢于冒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枯燥乏味生活,幻想成为英雄。幼年丧母的他,由姨妈收养,受不了姨妈和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和各种闯祸。
我至今仍记得小时候读这本小说时边读边笑的情景,马克·吐温在这部小说中的笔触十分轻松、欢快、幽默,但汤姆·索亚却绝不仅仅是一个逗人发笑的顽童,而是马克·吐温用来颠覆当时流行的说教式儿童文学作品的一个角色,他首先反抗的就是大人社会的道德标准。比如,他蔑视大人眼中的好孩子。即便是他的种种恶作剧和冒险,如果细细追究起来,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渴望别人承认,要成为一个英雄。
说到这里,就要说到马克·吐温写作这部小说的时代背景。他是在1876年发表这篇小说的,故事则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圣彼得堡小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个小镇是南北战争前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现在想起来,那些当时感觉那么让人捧腹的细节,其实无不充满着讽刺、嘲弄的意味。用流行的文艺评论的话说,这是一种解构,或者是对庸俗、保守、贪婪的小市民生活的解构,或者是对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的解构。
比如,在撒切尔法官一家到访乡村的集会上,每个人都在“卖弄”,在炫耀自己:法官端坐在台上望着全场,面带庄严的微笑,陶醉于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中;乡绅们争着与大人物亲近,听着台下羡慕的窃窃私语,“就像听见音乐一般心情舒畅”;校长、教师、甚至图书管理员,都“一副官样”,到处发号施令,给予指导,显示自己也享有某种“权威”;小姑娘和小伙子们亦不甘示弱,劲头十足地胡闹,渴望以此显得“特别出众”……上至贵宾,下至顽童,寥寥数笔间,社会各阶层的可笑嘴脸跃然纸上。
正因为拥有这些既轻松欢快,又深刻有力的描写,这部《汤姆·索亚历险记》虽然只是一部儿童小说,却和《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起,堪称“美国文学中的林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
虽然在小说的结尾,渴望自由的汤姆·索亚向他一直渴望逃离的程式化的、乏味的成人世界妥协了,这多少让人感到有些悲哀,但至今,当我回想起小说中那些孩童式的捉弄人的小把戏,仍会会心一笑。
不论是那个虽然顽皮,却充满正义感的小主人公——汤姆·索亚,还是马克·吐温幽默讽刺中满含批判现实主义色彩的笔触,都是我对童年阅读生活的珍贵记忆。
相关新闻
- 2020-07-08孩子的心,比宇宙还大
- 2020-07-08为孩子讲好成长故事
- 2020-06-19“抱抱地球 点亮生命”系列丛书在京首发
- 2020-06-18少儿图书:引导少年体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