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戏剧目清代钞本辑校》(第一辑)出版 为甘肃皮影戏活态传承提供丰富素材
《影戏剧目清代钞本辑校》(第一辑)出版 为甘肃皮影戏活态传承提供丰富素材
□本报记者 田野
2018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影戏剧目清代钞本辑校》(第一辑)近日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兰州大学文学院已退休教师赵建新、青年教师管弦共同点校、注解,共收录清代甘肃皮影戏剧目60种,是对甘肃皮影戏剧目文献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搜集整理,不仅是甘肃戏曲文献研究的重要进展,也为甘肃皮影戏进行活态传承提供了重要保障。
存真:尽量保存钞本原始面目
影戏,在民间又称“皮影戏”“灯影戏”“影子戏”等。中国皮影戏于2011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甘肃皮影戏是中国影戏的重要一支,其之所以流传至今,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有大批属于自己的传统剧目。
虽然甘肃的戏曲文献资料相当丰富,但因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传世剧目以钞本为主,多为民间收藏。《影戏剧目清代钞本辑校》(第一辑)策划之一,甘肃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李树军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该书分10册,共260余万字,所收剧目基本抄写于清代乾隆、嘉庆至光绪年间,其中不乏甘肃影戏独有的珍贵剧目,是历年来对戏曲文献进行搜集整理的著作中收录陇影剧目最多的一部。该书的出版发行,将为研究甘肃皮影戏的历史渊源、题材内容、演出特点等提供丰富材料。
“古书校理甚难,古代民间戏剧钞本之校理尤难。难在多为断烂之孤本,无他本可供校补;难在用字多为不登大雅之俗体,学者不易辨识;难在其文多为语音之直录,字无定形,多为同音或音近之假借。”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小说、戏曲教学与研究的兰州大学原中文系教授宁希元认为,该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存真,尽量保存钞本的原始面目,不加妄改,以还原清代甘肃影戏剧本的结构体式、唱段特征,以及行当分类特色,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点校:将原本文字逐一辨识录入
现今大型的文献整理多采用影印方式,虽然可尽量呈现文献原貌,避免错漏,减少工作量,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民间戏曲钞本品质往往较差,如直接影印,不便于读者利用。记者了解到,早在1987年,赵建新便开始致力于甘肃影戏的研究工作。30多年间,他不辞辛劳,奔走于陇上山乡,四处寻访皮影艺人和知情人士,搜集相关资料,先后出版了《陇东南影子戏初编》等专著。此次对历年来搜集到的部分影戏钞本进行点校辑录并编纂出版,是对学界的又一重要贡献。
《影戏剧目清代钞本辑校》(第一辑)策划之一、甘肃人民出版社编辑牟克杰介绍,该书选入的皮影钞本,其整理点校工作非常困难,因年深日久,首尾多有残阕,纸页破损,纸面漫漶,难以辨识;民间钞本往往字无定形,同音假借、音近假借、方音直录、草书楷写等现象极为常见,异体字满眼皆是,受抄写者文化程度所限,错讹之处亦甚多,需仔细甄辨;剧目内容多不分回、出,部分剧目曲白不分,有的程式性念白直接省略或以符号代替,对阅读理解造成很大困难。
牟克杰告诉记者,为了尽可能减少由此带来的阅读和使用困难,该书编者克服重重困难,历时两年多将原本文字逐一辨识录入,依照剧目结构和剧情走向划分场次,标点句读,认真曲词、说白、科介,考其本事,注释疑难,反复校对,才完成了全书点校工作。
相关新闻
- 2020-08-12语言生活书写时代编年史 ——新中国70年语言生活回眸
- 2020-08-11莫言:“晚熟的人”这个概念很丰富
- 2020-08-11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进入尾声 津门古籍这样“上户口”
- 2020-08-11木莲绿了一堵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