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与文明
贝壳与文明
近读英国海洋生物学家海伦·斯凯尔斯的《时间的螺旋:贝壳里的人类史》一书,不禁被贝类生物的迥异身世、有趣特性,以及对人类的影响所吸引。作者以贝壳故事为切入点,勾勒出了一幅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惊奇画卷。
全书由“贝壳制造者”“海洋丝绸”“船蛸的旅程”“贝类的启示”“海蝴蝶效应”等10个篇章组成。一枚小小的贝壳,堪称一部包罗万象的自然史。作者开启的溯源之旅,用刨根问底的方式,把地球生命的神奇之处呈现在我们面前。但贝壳的意义,不仅在于其蕴含的未知和神秘,更在于其穿梭于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那一束光亮。
史前时代的人类就将贝壳视为珍宝。早在十万年前,非洲的智人就已经把疣荔枝螺的贝壳当作装饰品了。人们还把贝壳做成实用工具,比如顶锤、斧头、刀和鱼钩。在一千年前的北美密西西比文化中,人们常常把粘土和压碎的贝壳混在一起煅烧,这样做出来的陶器硬度更高。
贝壳是最古老、最广泛的货币之一,黄宝螺与人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历史上世界各地都曾用它作为货币流通使用。1981年发行的一套中国古代钱币邮票中,就有一枚贝币,繁体字中与货币有关的文字都包含“貝”字,它看起来很像黄宝螺。印度人也把这些贝壳当作硬通货,而阿拉伯商人则从印度人那里得到黄宝螺,然后带到非洲。在中世纪的埃及,人们会用黄宝螺进行交易。而在位于阿拉伯世界西部的毛里塔尼亚的废墟里,人们发现了一辆被遗弃的大篷车,里面完整地保存了许多黄宝螺。
贝壳还见证了非洲奴隶的血泪史。欧洲的奴隶贩子把黄宝螺当成货币和当地的酋长、商人交换奴隶。在奴隶贸易的高峰期,英国船队平均每年向西非输入4000万只黄宝螺,而在整个18世纪,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线,有100亿只贝壳来回运送。
拾贝,可以倾听历史的私语,贝壳上的每一道螺旋,都是历经风雨的印记,是穿越时空的记忆。谁能说人类的生命阶梯,不是沿着时间的螺旋而行进的呢?(任蓉华)
相关新闻
- 2020-08-24故乡是作家出发的原点
- 2020-08-21夏潮:文艺评论要接地气有底气长灵气
- 2020-08-21科技赋能文物保护:让千年海外流失文物魂归故里
- 2020-08-20引领阅读新风尚 上海书展跨界“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