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乐唯读书者知
读书之乐唯读书者知

南宋诗人翁森曾作《四时读书乐》,春夏秋冬开卷而读,在读书中积累成长知真我,只是这境界并非人人都有。幸运的是,在自己难以静心的时候,读到黄仕忠的随笔集《书的诱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犹如听他娓娓道来读书之乐。
这本书收录的内容繁多,有自述、有忆人、有访书记、有书评和序跋,更有杂论。作者在开篇的“上学记”里讲述了自己的求学之路,从小僻居山村但嗜书如命,因为热爱读书,得以考上杭州大学,在如饥似渴的阅读中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在广泛的阅读中拓宽了知识面。在研究生阶段,他深受导师徐朔方影响,更明白了学术的目的应当是求真。在他攻读博士时,导师王季思同样给予了他鼓励和启迪,书中有几则王先生关于“名与实”“锐气与成熟”“思想与教条”“专精与博学”的谈话,虽寥寥数语,却尽显学者高远的视野。
外行人对古籍怕是避之而不及,但黄仕忠不同,从古籍入手考证先人思想生平,就如揭开了历史的面纱,他感慨:“窃以为,捣鼓古籍文献,实是其乐无穷”,个中滋味,当局者知。作者特意详述了长泽规矩和王国维的藏书故事。百年前,静安先生用端秀小楷批校着剧本曲目,如今后人再读他“凡诸材料,皆余所蒐集”的志愿,方知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便是“欲学术之发达,必视学术为目的,而不可视手段而后可”。不为功利、但求学问,加之爱书敬书,才成其高远境界。
“品书集”里的文章便是杂谈,谈阅读后的印象,短小且有趣,有记人记事,也有记史,比如李零研究《孙子兵法》,融会百家。
“论学集”虽篇数不多,多为书信,读之却令人感慨良久。黄仕忠提到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应该追求真正的学术是什么。在作者看来,归根到底,没有热爱和钻研都是妄言,做学问也要用善意积极的态度才可行,恰如胡适所言:“从今后,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除了论学,也兼怀人,已逝之人虽不在,但也时常入梦来,无论是导师还是小叔,他们留给作者的是治学的态度,也是做人的风骨,十年生死两茫茫,纵不思量也是意难平。
黄仕忠曾在《〈琵琶记〉研究》的后记中谈道:“当深入某一作家的心灵,便是得到一个永生不渝的知己,静夜之时,每可作心灵的对话;虽或偶尔相别,也必时时挂念,留意其最新消息,关心别人之议论与评价,以致至于历数十载而不变,不亦宜乎!”这番心境是从容,更是痴迷。“对于学者,书要紧的是用”,这是黄仕忠一生恪守的箴言,“用”前的寻觅、钻研不言自明。那么对于普通人呢?做不到“用”,做到“看”也未尝不可,毕竟读书之乐唯读书者知。
相关新闻
- 2020-10-13新书快评|科学探究思维范本
- 2020-10-13新书快评|杜甫研究精华集成
- 2020-10-13新书快评| 探索名家心路历程
- 2020-10-13新书快评|地名背后的文化底色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