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马背上的书屋”助乡村振兴
张掖:“马背上的书屋”助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田野 王坤宁 李婧璇
“这是你前几天打电话要的书,今天给你送来了。合适不?”9月19日,临近中午,西岭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农家书屋管理员顾伟东骑马赶了半个多小时的路,将一本《农家科学致富400法》递到正在草场放牧的裕固族牧民顾正林手中,顾正林则满意地笑着说:“挺好的!”
西岭村位于祁连山北麓的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河乡,是一个以养殖甘肃高山细毛羊为主的纯牧业村。这里的群众居住分散,特别是牧民夏季牧场远离村庄,读书学习极为不便。大河乡党委书记贺进贤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为破解因转场带来的制约,当地创新农家书屋管理服务模式,在牧业村以马背运输的传统方式将牧民群众所需图书送到农牧民手中,被当地农牧民形象地称为“马背上的书屋”。
“马背上的书屋”好不好,当地群众最有话语权。过去顾正林由于养殖防疫技术匮乏,不敢养太多牲畜。如今,他家的高山细毛羊总量比之前翻了一番,每年下来有10多万元的收入。顾正林说:“我们村‘马背上的书屋’确实好!丰富了我们牧民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也给我们送来了很多养殖防疫技术。羊患的一些小病,书上说得很清楚,现在自己在家就可以治好,不用请兽医了。”
目前,“马背上的书屋”已向西岭村农牧民群众提供上门服务上千次,提供了300多次电话订阅服务,得到了农牧民群众的点赞和认可。西岭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凯忠东告诉记者,“马背上的书屋”不仅为广大农牧民群众送去了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也为培养新型农牧民、发展绿色畜牧业、建设美丽乡村开辟了重要途径。
深秋的西岭淖尔塔拉草原,祁连雪山和金黄的草场相映成趣。牧民们即将赶着羊群从秋季牧场陆续转往邻近的农业县开始冬季定牧生产。贺进贤说,随着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当地很多农牧民群众积极响应,通过“牧区繁殖、农区育肥”发展模式,实现减畜不减收、禁牧不禁养。“‘马背上的书屋’发挥了很大作用,及时把党的政策传递给了牧民。”
张掖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润强表示,张掖市将继续拓展“马背上的书屋”,强化示范带动,加快推动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让农家书屋充分发挥文明乡村的宣传堡垒、振兴乡村的精神引擎和美丽乡村的文化地标作用。
相关新闻
- 2020-11-03定西:“共享书吧”溢扶志正能量
- 2020-11-03军旅作家王筠抗美援朝小说创作研讨会举行
- 2020-11-03《人民日报》90余篇抗疫评论结集出版
- 2020-11-03图书交易额增长16%,达成两岸版权等合作项目412个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闭幕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