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读者领略氤氲茶香
带读者领略氤氲茶香
□樊诗颖
很多人不知道《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却熟悉“从来佳茗似佳人”。到底什么是好茶?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终极问题。苏东坡的答案是:从来佳茗似佳人。——摘自《茶的品格:中国茶诗新解》
茶诗,顾名思义,是主题关于茶的诗歌。我们从小读诗,从诗中领略大好江山、感受诗人的万丈豪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写景抒情,又或是边塞诗、送别诗……而对于茶诗,却知之甚少。在编辑茶人杨多杰的这本《茶的品格:中国茶诗新解》(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书稿之前,我也未曾接触茶诗,本以为会看到很多陌生的诗人名字,结果却遇到了很多“老朋友”。
我们熟知的很多诗人都爱茶,还创作了大量茶诗,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陆游的《啜茶示儿辈》、高启的《采茶词》、文徵明的《煮茶》、袁枚的《试茶》、郑燮的《紫砂壶》等。历代文人中喝茶写诗一把抓的好手大有人在,《茶的品格:中国茶诗新解》精选历代茶诗中最具代表性的30首,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而在一众爱茶写茶的文人中,有一位显得尤为耀眼,他便是苏轼。
苏轼,这位因为仕途坎坷而饱经沧桑,却以其才华成为大众“男神”的文豪,不仅留下了诗词千篇,发起了“苏堤”这一利民工程并将其打造为杭州地标,发明了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糖醋鱼等“东坡”菜系,还在惠州的白鹤岭上留下了一棵茶树。如今,这棵茶树虽已难觅踪迹,却在其创作的茶诗《种茶》中得以生长。
《种茶》让我们走入了苏轼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诗人的风骨,但若问起苏轼本人,他自己大概更喜欢另一部作品——《汲江煎茶》。诗如其题,全诗都在讲品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煎茶不仅要用“活水”,还要用“活火”烹煮。
《汲江煎茶》开篇短短六句即展现出诗人精致的喝茶之道,而这样的讲究却不是发生在苏轼于汴梁期间,也不是在苏杭二州之时,而是生于其在海南儋州的谪居期间。写作此诗时,苏轼已在彼时相当荒芜的海南岛上待了3年有余,尽管茶很香,香到喝三碗都不够,但茶汤伴着荒城中的长更短更交替之声,还是显得冷清了一些。热闹之后的散场最孤独,全诗似乎是写诗人兴致盎然地沉浸在精致的生活仪式中,诗末“坐听荒城长短更”七字,却不小心坦露了他人生悲凉的底色。
当然,撇去这悲凉的底色,苏轼总体上还算是一个乐观豁达、善于发现并创造美好的生活家。于荒城煎茶,依旧讲究,却难免落寞,这不正是苏轼人生的缩影吗?未读茶诗前,以为茶诗小众,不喝茶便没必要读。读过以后,方知茶诗虽短小精悍,却是文人对于茶史,同时也是对于自己人生的动人注脚。我们读的不是茶诗,而是人生。
这样动人的诗篇在《茶的品格:中国茶诗新解》中还有很多。在茶诗中,我们得以还原古代文人的真实品茶场景,再现他们的风流雅趣;在茶诗中,我们也得以通过文人间品茗赠茶的佳话感受千年前的情谊与温度。茶,不仅是有着独特香气的“黄金叶子”,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茶诗,勾勒出古代文人的轮廓、速写出他们的人生轨迹,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文化历史中千年来的理智与情感。
相关新闻
- 2020-11-02裴建准《普通日记》考释
- 2020-11-02诗集《天空》的阅读札记:儿童诗有大境界
- 2020-10-30刘心武:《红楼梦》一直有研究的价值
- 2020-10-22川人川话川味故事(新作评介) ——试读马识途近作《夜谭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