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铸造发展史》:以史为鉴 铸造的力量薪火相承
《中国铸造发展史》:以史为鉴 铸造的力量薪火相承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铸造一直相伴而行,对推动社会进步、提升社会生产力起到了独特作用。铸造,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的一个重要支柱。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联合中国铸造协会,发起编撰了《中国铸造发展史》系列丛书之一——《中国铸造发展史》(第一卷)(第二卷)。该书由“全国铸造行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资深冶金史、铸造史专家田长浒教授带领的编写团队历经六年精心打磨而成,已成功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并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这是两部完整、深入、详实地描述铸造在华夏大地上产生、发展与演变历程的鸿篇巨制,为读者生动地勾勒出铸造无时不刻伴随中华民族文明“共生、共荣、共难、共建”的历史画面,将中国古代和近代铸造业诞生、发展、壮大的历史性经验积淀,升华为弥足珍贵的文化资产。
《中国铸造发展史》(第一卷)纵横铸造诞生前的史前时期到封建社会的铁器时代,以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全方位、图文并茂地呈现了我国古代铸造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历程,系统介绍了古代铸造工艺技术及其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大推动作用,透彻阐释了我国铸造技术所具有的独创性、延续性及取得的辉煌成就。书中博大精深的内容足可堪称为实现我国由“铸造大国”走向“铸造强国”宏大目标难能可贵的力量之源。
《中国铸造发展史》(第二卷)详细描绘了我国近代铸造的产生背景和曲折历程,深刻剖析了我国近代社会铸造业由盛转衰的原因,首次提出铸造持续发展的前途在于规律化、规格化、规模化这一科学论断。
铸造的力量激发中华民族文化创新活力
《中国铸造发展史》(第一卷)具有学术性、普及性、实用性“三性”兼备的特点。学术性方面,对铸造的起源、典型器物及工艺进行探究和分析,在同类书籍中首提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三大艺术要素,创新性地提出中国古代铸造的十大历史贡献和九项突出技术成就,对于激发中华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普及性方面,向社会各界展示了中国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灿烂的文明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古代铸造在世界冶金技术和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促进今天国民经济发展中拔山举鼎的力量,对于激发民族自豪感普及意义甚高;实用性方面,列举了铸造工艺的范例,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古代铸造工匠如何选用造型材料、如何制范、如何对铸件进行表面处理等问题,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工具性读物,极具实用价值。
我国古代铸造创造出许多精美绝伦的铸件,铸造技艺精湛超群,在历史长河中独具特色,长期处于领先地位。铸造业本应随着时代的步伐同步前进,但历史研究告诉我们:我国的铸造业,并非是直线上升的,而是曲线形发展的,有起有伏,且在近代社会呈现出拐点,降到低谷。
造成这种近代铸造业发展低迷的根源在哪里?为什么我国的传统铸造技术未能向现代铸造技术转化?《中国铸造发展史》(第二卷)详细阐释我国近代铸造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的总体历程,之后从外部和内部两个维度分析导致我国近代铸造业发展低迷的原因,进而指出我国近代铸造业由盛转衰缘于:当时铸造业无体系、无标准、无规模,没能实现铸造技术的规律化、规格化、规模化。
铸造的力量凝聚强大民族精神动力
《中国铸造发展史》汇聚了中国铸造业界的集体智慧,促进了铸造业内的学术交流,呈现了国内铸造行业专家的研究成果,全面梳理了铸造发展相关史料,填补了迄今为止还未有一部内容涵盖面广、综合性强,科学描述铸造如何在中华大地产生和发展的著作之空白,钩沉了围绕“一带一路”的古代“丝绸之路”经济带先后产生的中西交流互动的两次浪潮——青铜冶铸、生铁冶铸,再现了古代中国与西域各国在技术、经济、文化方面的交往和发展。其对于宣传中华古代铸造技艺、复兴民族工业技术、凝聚强大民族精神动力、实现宏大计划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铸造的力量推动中华文明再创新辉煌
讲好中国铸造故事,给中国制造业发展以借鉴作用,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需要。第一卷展示我国古代铸造的辉煌成就,总结成功的发展经验,使读者感受我国古代铸造的独特魅力,激发从业者尤其是后来人献身铸造业的认同感和光荣感。第二卷则通过我国近代铸造业落后失败的原因分析,警醒后来人,唤起从业者的历史责任感,启示当今和未来铸造业发展。
《中国铸造发展史》对于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凝聚奋进力量、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意义之深刻、影响之深远无以言说。(王国华)
相关新闻
- 2020-12-14刘一达散文集《典故北京》出版
- 2020-12-14新书《珠穆朗玛日记》首发
- 2020-12-09《破解因残致贫的中国方案》新书座谈会举行
- 2020-12-04深度解读新发展格局 《十四五与双循环》在京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