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领略藏北风土人情
带你领略藏北风土人情
“20世纪50年代之前,一些外国学者和探险家在描述羌塘高原时,总是渲染她的荒凉、恐怖、甚至野蛮,呈现了一个环境极其恶劣之地。事实上,深入走近那曲,你会发现这片高天厚土曾是象雄文明发展和传承的重要区域之一。它东、西、中部三大版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自然景观傲然立世。世代生活在这里的牧民不离不弃地继承着前人的传统,守候着这片引以为豪的净土,创造了梦幻般色彩斑斓的游牧历史文化。终有一天,那曲作为西藏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焕发更迷人的风采。”曾长期在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班觉、顿珠拉杰两位藏族学者如是说。
近期,一部图文并茂向读者介绍那曲市的《走近那曲》一书正式出版发行。这是由两位那曲籍学者班觉和顿珠拉杰合作出版的首个文化旅游类图书,更是两位30多年从事学术研究者,历时几个月、走遍那曲市所辖11个县(区)考察调研后,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涵盖对那曲市过去和现在、人文历史与自然风貌,最终浓缩成文字和230多张精美图片的书籍。
这部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走近那曲》,也是西藏精准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近几年倾力打造的一批具有一定人文精神、文化符号、社会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产品之一。该公司总经理卓玛德吉说:“那曲从来就不是文化荒漠之地,《走近那曲》是一部正面、正能量介绍那曲的书籍。”
“我们俩都是生在那曲,长在那曲的人,这里是我们的家乡,我们对家乡的感情很深。基于过去30多年从事学术研究的积淀,无论从游牧文化的底蕴也好,还是作为象雄文化长廊中三分之二的存在,能对那曲的历史文化、文物古迹、自然风光、传说故事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必然会对当地旅游文化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是我们合作出版这部书的初衷。”谈起《走近那曲》一书的缘起,作者班觉说。
2012年,那曲地区行署组织文化、旅游、广电等部门,特别邀请了一部分学者、专家走访了那曲11个县(区)和阿里、昌都的部分县(区),历时五年最终形成《象雄文化长廊》系列成果。班觉和顿珠拉杰两位学者正是当时受邀负责历史文化调研与考察工作的学者。正是那一次,他们搜集到了很多第一手的资料和图片。
“近现代以来,用汉文书写那曲比较有影响力的有作家马丽华的《藏北游历》,格勒的《藏北牧民》,还有我的导师梅·戈尔斯坦的《西部牧民》,他们对藏北游牧文化做了非常好的介绍。但这些书一来时间长了,缺乏那曲新面貌的介绍,二来他们所描述的内容注重某一区域,没有全面介绍那曲市11个县(区)的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未能展现那曲市内不同区域的差异和特点。 所以,我们开始自己着手整理。这时,我们出版关于那曲风土人情书籍的想法与精准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才旺扎西和卓玛德吉父女俩不谋而合,他们对这部书籍很感兴趣,于是一拍即合,才有了今天这部书籍的出版与发行。”班觉介绍道。
班觉说:“这趟全面的那曲考察之行,带给我们最大的感触可以用惊奇来表达。”比如说那曲西部的尼玛县,对大多数西藏本地人来说,它遥远,且海拔高,似乎给人感觉也不会有太多关于文化、历史的足迹。但当你走近它,并且深入地走下来,才知道那里是中象雄的政治文化中心,至今有很多我们过去不曾想象过的游牧文化,历经岁月变迁,还能在那里保存下来。
两位作者从那曲的西部到东部,各县一路走下来,感觉到每个地方的文化差异显而易见。比如,西部县,对过去游牧文化的历史保存较完整。而那曲中部,它的牧业文化与现代化融合在一起,发生了细微的变化。那曲东部以半农半牧的状态,使得它的地域文化里除了游牧民族的记忆,还有农耕文化与其他一些文化交织相融的存在。“三大版块组成了那曲的文明,它们同样处在象雄文化长廊带的中象雄和下象雄的文化辐射中,既汲取了象雄的文明,又以不同的方式,保存着牧民对过去的记忆及其传承与发展。”班觉说。
作为学术研究者,班觉和顿珠拉杰表示,这一路走下来,发现那曲民间形式的文化保存比较完整。虽然文字形式保存不多,但是口传记忆仍然鲜活地存于世,这在那曲的格萨尔艺人中尤为明显。“在21世纪的那曲,我们仍然可以骄傲地说,游牧文化在这里依旧灿烂丰富,也仍然保存的比较完整。”
作者班觉和顿珠拉杰最后说,那曲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有丰富的历史资源、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遗憾的是《走近那曲》一书不能一一解读全部,希望热爱和关心那曲的人们继续挖掘和探秘。
相关新闻
- 2021-01-18香巴拉并不遥远——读扎巴格丹自传体散文《寻梦香巴拉》有感
- 2021-01-18由《装台》带来的陕西文学思考 精神未断,何以突围?
- 2021-01-18《人民的名义》姊妹篇:扑朔迷离的《巡回检察组》
- 2021-01-11回到《弗兰肯斯坦》,寻找科幻最初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