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和不应该消逝的……
尽管十元钱可以买三双,甚至五双袜子,但妻子还是保持着补袜子穿的习惯。“就脚尖和脚底几个小洞,补一补还可以穿几天,扔了怪可惜的。”穿补了的袜子,在农村老家不显得怎样,可搬到城里,自家也好,串个门也好,进门就得换拖鞋,穿一双打了补丁的袜子,和富丽堂皇的装饰显得很不协调。曾经为此也抱怨过妻子,妻说;“习惯了就自然了。”
妻子这个习惯保持了几十年,靠埋怨几句啥作用不起。许多时候,看到妻子在灯下补袜子,我就情不自禁想起母亲来。童年的记忆里珍藏着许多母亲的背影,其中就有摇着纺车纺线和补袜子的情景。于是便感动,感动之余又觉得那么温暖。
不知不觉间女儿长大了,大到谈婚论嫁的时候,乍一想,才觉着将为人妇的女儿其实还是个学生,出校门进校门,生活中的一切完全由父母包办代替。现在的学生忙,忙到一日三餐都像打仗似的紧张,这个补习班,那个提高班,音乐﹑书法﹑绘画,许多家长恨不得打破脑袋给孩子灌多少有用的东西,甚至在“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驱使下连学龄前儿童都不能幸免。这些被爱心武装到牙齿的孩子绝大多数并未表现出什么优秀来,甚至远远赶不上老家里那些书包一放就跑到地里帮父母亲干活的孩子。至于女孩子的生活能力,不要说做饭洗衣这样的高难度动作,就是打扫卫生﹑钉纽扣这样的举手之劳,也是手举不起来,生活能力实在问题多多。家长的苦心培养出了优秀的智育之星,却忽略了他们的社会属性,他们必将成为丈夫和妻子,必将组成一个家。时下年轻人的离婚率为何那么高,究其实,这个所谓的家,其实是一个两个人的班,他们还是学生,他们所受的教育还不足以撑起一个家,更何况还有两人周围那个由各种亲情组成的庞杂的社会关系。
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社会分工精细到凡人能想到的都有“专科”,作为一个当代女性,除了生孩子,恐怕没有什么不能被人代劳。但就像吃光盘子并不一定就是小气,补袜子不一定就是为了节俭,生活中许多素质和品德性的东西是无法换算成钱来计价的。一双袜子两元钱,在物价直线上升的当下,甚至买不来一支雪糕,更何况真补袜子的人未免就是为了节约那两元钱。这个贯穿了几千年的生活习惯,其实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和态度,一丝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俭其实是一种美德。中外历史上,奢侈如慈禧太后的怕没有多少吧,她的绣花丝棉袜子一天一换,可即便如此,她把退下来的也没有扔掉,而是赏赐给其他的人。尽管给人赏赐一双穿过的旧袜子(虽然只穿了一天)有点怪怪的,除了显示她的恩宠外,不是没有一点节俭的味儿。
除了学习,除了将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外,作为家长,我们是否更应该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有一定生活能力的人。孩子是鸟,不会在父母的窝里待一辈子,他们终将会飞出去,在他们飞出去之前,我们能给他们一双怎样的翅膀呢?
看着即将出嫁的女儿,看着在灶间手忙脚乱的女儿,我突然有一种自责的感觉,二十几年来,我们为了孩子,为了自己的脸面过多强调学校学习的一面,她是优秀的,也是成功的。但不可否认,我们轻视了对他们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的培养,对终将撑起一个家的她来说,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甚至比其他的东西更为重要。
生活在高楼大厦里的有产阶级,还有几个在补袜子,还有多少人能重温青少年时最为熟悉和温馨的一幕。这一幕的结束,既标志着我们生活的富裕,也标志着我们正在失去许多非常美好,曾经感动和温暖过我们民族的东西。
物质日益丰富,生活日渐富裕,在丰富和富裕的同时,还有多少这样的“钙质”正在不知不觉间从我们民族的骨骼中流失?
□牛 勃
相关新闻
- 2021-01-18一剪寒梅
- 2021-01-15穿透时光的回声——仰望武山清代拓荒进士陈廷鉴
- 2021-01-15黑河涛涛出山来
- 2021-01-14冬日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