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游临安话古今
行游临安话古今
晨炊(帅学舟 摄)
第一次的江南之旅就这样开始。同行的朋友是临安人,对家乡的历史文化如数家珍,一路上顺便补了不少功课。
临安是钱王故里、“衣锦还乡”之地,说到临安,就绕不过钱王。
临安作为地名,最早来源于境内的临安山,《寰宇记》中有记载:“临安山,县取此为名。”五代十国时期,临安人钱镠走出天目山下的村庄,建立了横跨三省、实力雄厚的吴越国。几代吴越王都以善治国,为了避免战争,一直尊中原为正统,没有称帝。吴越国人民休养生息、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形成了很好的商业传统。苏轼曾评价“吴越地方千里,带甲十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钱镠去世前留下遗训,叮嘱后人“善事中原,维护一统”。赵宋一统北方后,赵匡胤目光投向了南方的吴越国。吴越国王钱镠之孙钱弘俶不忍生灵涂炭,遵循祖训,纳土归宋,开创了中国和平统一的先河。
为了感念钱氏的功德,北宋编写的《百家姓》尊钱姓为第二,紧随赵氏之后;宋室南移时,南宋朝廷以钱王的故乡临安为名,升杭州为“临安府”。
吴越国国力雄厚,钱弘俶也不是懦弱或荒淫的亡国之君,却能为了民族大义和百姓安危,放下一己私利纳土归宋,这样的胸襟让人敬佩千年。
我们凭着书生意气,评谈历史,指点江山。突然,朋友指着窗外的路牌说,快到天目山了。
天目山?真是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好名字呢。天目,上天的眼睛,大气、简约、生动,透着浩瀚的灵气,洋溢着勃勃的生机,藏也藏不住。
朋友说,它还有个古名,叫作“浮玉”,来自《山海经》。浮玉,浮起来的玉,轻盈、剔透、灵动。
天目山自古难行,也因此没有被过度开发,保留了不少亿万年传承下来的面貌。这里自古有“大树华盖闻九州”的美誉,千年的柳杉处处可见、集结成林,七下江南的乾隆皇帝,看到这里的大树也赞叹不已,兴致之下还封了最大的一棵树为“大树王”。这里还隐居着五棵被称为“地球独生子”的天目铁木,以及一棵上万年的被称为“世界银杏之祖”的古银杏。
幽妍奇丽的景色,不被世俗打扰的山居生活,对于修身养性、求仙问道、参禅修佛的人总是有巨大的吸引力的。道教张道陵,儒家昭明太子萧统,佛教高峰、中峰、玉琳三位国师,都在这里生活了很长时间,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那时的天目山,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地。日本、韩国、越南等国的僧人们,来这里交流学习。宋代远渡重洋从日本来到天目山的留学僧人,为日本带去了天目尺八和被奉为国宝的三只天目盏……
一番介绍让人向往不已。如同即将打开神秘的盲盒,内心兴奋而期待。
沿山而上,首先看到的是禅源寺。这座寺庙几经炮火与天灾的洗礼,至今香火鼎盛。
夜宿寺旁的酒店,听风入松声、钟声、诵经声,声声入耳,心也慢慢安定了下来。
翌日一早,阳光甫出、山气弥漫,一行人便踏入了山林。
清新的空气带着土壤与植物的芳香,走着走着,雾气慢慢消散,云和天渐渐明亮了起来,人也进入一种平和愉悦的心境。
在自然面前,思绪渐渐消融,逐渐忘记了自己。似乎生来就在山上,身体已经浸染了亿万年的光辉。
下山后的第一站,是月亮桥村。
从前的人到天目山,总要路过山下的月亮桥,所以有“到了月亮桥,就到了天目山”的说法,月亮桥所在的村子也因此得名月亮桥村。
这个小小的村庄处处精致,美得出乎意料,似乎是宋人的精细全都留在了这里。村子里是孩子的天堂,稻田在风中翻着金黄的浪,玫瑰花又送来沁人的芬芳。田埂外,滑草、卡丁车、天空之镜,各种游乐设施上流淌着孩子们的欢笑声。
这里不是我印象中的农村,甚至比想象的十年后的农村更胜一筹。
生机。这个词在进入临安后,就反复在脑子里出现。天目山上的千年柳杉、万年银杏,天目山下精致的民宿、丰富的商业形态,让“生机”如此具象地呈现在面前。
晚上的餐桌上,各种自然食材一起炖煮的天目暖锅打开味蕾,入口即化、甜糯爽口的天目小香薯唇齿留香,人人开颜,宾主尽欢。
欢声笑语里,我得知,月亮桥村如今已联合附近的几个村庄,成立了“天目月乡”村落景区,现在已经是临安的十个示范型村落景区之一了。
当年,为了心中的信仰,僧人们开山辟路,垒石为室;如今,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相邻的村庄打破自然村的界限,联合起来,组建成一个个村落景区。
当年,钱王胸襟博大,为黎民苍生,率三千族人远赴洛阳、纳土归宋;如今,临安人心态开放,引入乡村运营师,欢迎全国人才来到临安,共享乡村。
行游结束前的一晚,漫步在临安青山湖畔,水光、星光和湖上的光影,如梦如幻,连成一片。(徐端)
相关新闻
- 2021-05-06江南有丹橘
- 2021-05-06苏州二记
- 2021-05-06《我要从所有天空夺回你》:故乡天空下,鲜花永远盛开
- 2021-05-06《殷墟甲骨学大辞典》:一部甲骨学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