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给了我安慰和快乐——访甘肃作家缪树德
文学创作给了我安慰和快乐——访作家缪树德
翻阅收藏的报纸剪报
缪树德
1940年5月生于永登苦水谢家庄村。中共党员。甘肃电影学会副会长、甘肃电影家协会理事,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兰州市作家协会理事,《甘肃工人报》专栏撰稿人。1965年考入甘肃师大中文系。自1981年起先后在《兰州晚报》《甘肃日报》《甘肃工人报》《兰州学刊》等报刊杂志上频频发表文艺评论与论文。出版文艺评论集《艺苑信步》和论文集《旗下沉思》,出版《西部济公风颠和尚传》和《鲁土司与大明王朝》等十余部长篇作品。
挖掘本土文化几乎是每个作家会涉猎到的文学体裁,已过耄耋之年的作家缪树德也不例外,但是让人意外的是,他的大部分创作都是退休以后完成的,在本该颐养天年的时日里,他文思泉涌,笔耕不辍,短短20年间竟创作了9部作品,手写340余万字,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而他却甘之若饴,他说:“每出一部创作,就像自己的儿女一样,喜欢还来不及,怎么会辛苦呢?”。从缪树德慈祥的笑容中,很难想象他经历过人生的三大悲苦。即便是回忆曾经痛苦的生活,他还是面带着从容和释然的微笑。“我自幼家贫,母亲早丧,吃苦耐劳乃为生活必然,读书学习在幼时是奢望。长夜难寐时,爷爷与父亲口传心授的睡前故事便是我最佳的启蒙教育。”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导致缪树德9岁才开始读书,后来的求学之路也断断续续,但是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始终没有停下来读书,因为这对他来说是最好的心灵慰藉。1965年8月,缪树德考入甘肃师大(西北师大)中文系,毕业后的他因在农宣队工作认真吃苦,成绩突出,被选拔进兰州市革委会政治部干部组工作。后因工作积极、踏实、写作能力突出,于1981年任兰州市委组织部秘书科副科长。
“创作使人快乐。我的创作生涯始于1981年10月。1980年,《兰州报》在市委后院的平房内诞生了,我经常为其提供通讯报道。为此,1981年8月该报还聘请我为特约通讯员,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创作土壤,但我并不满足于只写组工通讯,开始想要尝试影视评论。”缪树德回忆。
1981年10月,根据鲁迅先生小说《药》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了,缪树德写的第一篇影评登上《兰州报》后,受到大家的赞扬。“那时心中十分欣喜,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地频频撰写影视、戏剧和文艺方面的评论稿件。每月不少于两篇,有时甚至两篇稿件在同一天见报,当散发着油墨香的报纸送到我的手中,我的心中油然而生了一种自豪感和价值感。”缪树德笑着说。
由于各种报刊上常出现缪树德的影评稿件。1983年秋,缪树德被市委领导任命为兰州市文化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并分管剧团、电影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1991年夏天,缪树德当选为甘肃省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并经常为《新电影》报投稿。1992年8月,缪树德被调到兰州市总工会任副主席。除分管正常工作外,还兼任《兰州工运》刊物主编和《甘肃工人报》“特约撰稿人”。因为突出的写作能力,1997年8月,缪树德加入了兰州市作家协会。在快退休时,他听从好友的建议,将过去的稿件汇编、出书。
2000年1月,缪树德的第一部文艺评论集《艺苑信步》在甘肃敦煌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全书收集了我自1981年至1999年近20年来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文艺评论和散文、杂文110余篇,共25万字。”2000年11月,缪树德正式退休,然而在文学的道路上他退而不休,越战越勇。“其实退休后我有更充分的时间从事文学创作,并继续担任《甘肃工人报》副刊部的特约撰稿人。”缪树德说。 2001年冬,永登县猪驮山的“李佛爷”铸造铜像时,需要一本能详细介绍“李佛爷”的文字资料。在盛情邀约下,缪树德开始创作。他说:“由于我从小受家乡父老的耳濡目染,对‘李佛爷’的故事耳熟能详,加之‘风颠和尚’李福又是缪家的外甥,我便欣然应诺,乐以为书。我认为‘风颠和尚’实际是个雷锋式的好人,他生前不但是一个佛家、慈善家,而且是个哲学家、发明家、书画家、旅行家,还是一个专治疑难杂症的神医和敢于除恶扬善之勇士,于是我打破民间流传的《风颠当禅师实行实录》手抄本的局限,重新‘洗牌’,另辟蹊径。坚持此次创作既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比生活更集中、更强烈、更鲜明、更具有代表性的原则,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尽量还原历史真实的李佛爷。于是经过缜密的构思,我给风颠和尚‘制’了八顶桂冠,然后根据这八个帽子按章回小说的形式进行文学创作,经过8个月的日以继夜,终于写成了长达30万字的《风颠和尚云游记》。
后被出版社看中,定名为《西部济公·风颠和尚传》正式出版,使一个流传在乡间的西部济公“李佛爷”,堂堂正正地走进了文学殿堂。该书被列为甘肃省“农家书屋”工程,三次印刷。
2004年初,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甘肃米案》电视连续剧,缪树德发现了一些问题。缪树德告诉记者:“因为他们对甘肃并不太了解,所以出现了一些错误。我除了在《兰州晚报》上指出其错误外,决心和长子缪武文系统研究清代乾隆年间发生在甘肃兰州贪污案的真实情况,并协助儿子于2005年底创出版了《鲁土司与清朝惊天案》,该著作以清朝乾隆年间,蔓延甘肃全省州县,波及浙江杭州,罪及196名官吏,号称清朝最大集团贪污案的‘甘肃粮案’那段史实为主线,以当时发生在兰州地区的一次农民起义为辅线,讲述永登鲁土司衙门第14代土司鲁璠两次向朝廷奏本,揭开大案内幕的历史故事,演绎出一部清代甘肃民众惊心动魄的反贪正剧,塑造了一批可歌可泣与可批可斩的人物形象。”此书一经出版就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各界的好评,《兰州晚报》还曾予以连载。著名剧作家、原兰州市文化局副局长裘诗唐先生阅书后心情激动,奋笔写出一篇评论。他说:“陇上故事,入书者不多。兰州地面的事件绎成书者更为鲜见,而连城土司的沧桑岁月以专篇展露,恐独此一例,实为难得。”初次创作的成功使缪武文欢欣鼓舞,想要再接再厉,为进一步挖掘连城土司衙门深邃的文化底蕴,也为了进一步宣传兰州,弘扬甘肃文化,于是父子俩决定再写两部《鲁土司与大明王朝》和《末代土司》。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秋,缪武文突然病逝。这对缪树德的打击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也使正在创作中的《鲁土司与大明王朝》耽搁下来。7年过去后,缪树德心不甘,他说:“我老觉得心有愧欠。我不能带着遗憾而去,我应该完成儿子遗愿。于是,我开始研究明史,广读有关著作。如《大明通史》《明朝那些事》《英雄戚继光》《风雨张居正》《清官海瑞》《传奇王阳明》等。”为了进一步研考鲁土司家史,缪树德亲赴永登县档案馆查阅了连城鲁土司的全部家谱,并参考了《连城土司》《连城古镇》及《永登史话》《走进兰州》等书籍,使明代嘉靖前后的历史和六世土司鲁经及其子孙的历史功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最后促成了章回小说《鲁土司与大明王朝》。该书节选大明王朝中期60余年的历史事件,通过对连城土司府六世鲁经及其子、孙鲁东、鲁光祖等五任土司为保家卫国而南征北战、流血牺牲、建立丰功伟绩等可歌可泣故事地讲述,不但介绍了永登地区当时的名人名寺,而且贯穿了兰州历史名人彭泽、段续、邹应龙等人的生动故事,同时还表述了明代杨继盛、徐阶、张居正、吴承恩、王世贞、戚继光、海瑞及李时珍等历史名人、英雄的不朽功勋。此外,书中还揭示了《西游记》和《本草纲目》创作出版的前前后后,并以这些名人的相继去世而收笔。
缪树德的文学作品领域宽广,体裁多样,有小说、散文、影视评论、诗词曲艺和民间文学,题材却大都选自家乡永登。永登的风物,永登的史地,在他的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呈现,他十分热爱生于斯、养于斯的那块热土。缪树德说:“虽至耄耋之年,但拳拳之心至今不甘,因为在苦乐人生中,文学创作给了我莫大的安慰和快乐。”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静 文/图
相关新闻
- 2021-05-18《文心雕龙》是中国文章学成立的标志
- 2021-05-18《汪曾祺别集》,“别”在哪里
- 2021-05-18北京书市启幕 101个活动场展现京城阅读风景
- 2021-05-18从《汪德迈全集》看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西方汉学家怎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