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观复】井冈山的色彩
【陋室观复】井冈山的色彩
五月末向南,上井冈山。
遵循“书香中国万里行”活动组织者的安排,笔者到江西井冈山市参加了“追寻光辉足迹”主题阅读活动。
有点意思的是,在所住的宾馆,在漫步的街道,当看到时不时有身着簇新灰色红军服装的队伍经过时,我脑子里“走了神”,想到了井冈山的色彩:不仅仅是意识里已经“习以为常”的“红色”渲染,也不只是关于江西流行甚广的红土地述说,还有朝阳映照下的万山红遍……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田野”,这首歌我很喜欢,尽管可能歌词作者写这首歌时,对应的是北方的季节时空,但想到井冈山海拔1000多米的山岭中,漫山常见的杜鹃花身影,想着此时的杜鹃花开,应该也会展示出色泽鲜亮、映红晚霞的风景线,因之,心中有了直观的红色期待。
然而,等到登上黄洋界,等到触摸到了山顶上的纪念碑,一路上映入眼帘的有色光影,全是纯色的绿色画卷。
山顶的眺望,也是远近一色:山峦青翠成墨,沟壑碧绿流溢。
回到茨坪,虽然小镇的楼宇边上,能见到零星种植的红花,但更多的园林植被,仍然是绿色的世界,尤其是并不宽敞的道路两旁,高大的水杉和柳杉,在雨后,更凸显出青绿的形色。再加上脱贫后的井冈山,尽显一派勃勃的生机。
实际上,早于这个季节的20多年前我就来过井冈山。印象里,那个时候小街两旁的杉树,即便是成长茁壮的树株,也是少年的模样,远没有现在一个人已经不能够合抱的粗壮。而且,所见世界之外,在所思的镜像层面,绿色世界的意象,似乎也没有如今这般浓厚。
对了,那一次的井冈山之行,我还去过茅坪,也就是毛泽东和朱德旧时居住过的地界儿。这次故地重游,河边上、八角楼前面的那棵大树,那棵久经岁月的枫树还记得。看到这棵仍然繁茂的大树,在想象蔓延中,内心里勾画出一些红色的图像:待到秋天,一定有枫叶红于二月花的景致。
隔天去了井冈山小学。进校门就看见一块完整巨石上雕刻着“书香”两个字——是红字。然后聆听了旁边走廊里小学生们讲解的红军故事。该校的张校长介绍说,在这些小学生讲解员中,就有老红军的后代。听闻这些,再细看小小的讲解员,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那些曾经栩栩如生的人,显然不是纯粹文本记忆后的熟练叙述,而是有血有肉的鲜活故事,是情愫深深附着其中的人和事。想到这一层,我突然有了带着色彩影像的图层投射:如果要用色彩来描绘,这些故事和人物成像的背景一定是红色的,而在这些小讲解员同学的心中,一定也编织着红色的光环。
显然,不仅是我,包括那些穿着红军服装寻迹井冈山的人,还有这些传承故事的少年,内心里的亮色,一定是红色。
不错,井冈山的青翠,是现实景象中充满生机的颜色,它无处不在地呈现于有形的物化世界,这固然是井冈山本来的原色,然而,红色,同样也是井冈山的本有原色,它流淌在人们的内心里,亮丽在人们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