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启明领衔15年磨一剑 《〈华阳国志〉系年考校》出版
汪启明领衔15年磨一剑 《〈华阳国志〉系年考校》出版
《〈华阳国志〉系年考校》
作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地方志,东晋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是记述我国西南地区从史前传说时代到东晋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据西南交大特聘教授、蜀语研究专家汪启明介绍,《华阳国志》原书以地理志、编年史、人物传三结合的体裁编写,三者又互相糅合渗透,在结构上比较杂乱。历代刻本、抄本众多,错、讹、衍、倒之处不少。虽然目前已有学者对此做了很好的整理,比如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刘琳《华阳国志校注》,但仍存在相互龃龉、前后不一的情况。
为了继续完善《华阳国志》,“还《华阳国志》所记人、事以本来面目”,2006年,汪启明教授向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申请了科研课题,并成功获批,成为当年四川省仅有的两个立项项目之一。之后,汪启明与赵静、罗业恺一起,结合今天的文献资源、实物资料和研究成果对《华阳国志》深入考证,经过15年的努力,整理完成了《〈华阳国志〉系年考校》。2021年1月,《〈华阳国志〉系年考校》终于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
将《华阳国志》史料按年考定排列
《〈华阳国志〉系年考校》以时间为经,上起远古蚕丛、鱼凫的传说时期,下迄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将《华阳国志》中的史料按年考定排列。对所记人物、事迹、地理、史实,逐年排比,务使历史进程脉络清楚,条理井然。在年代的考订上,或直录前人成说,或略抒己见;时人论著,亦间采入。此外,年代史实,有不能明定其是非者,待查的人物事件,不强为解说,暂付阙如。
汪启明,西南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巴蜀方言与文献研究中心主任。曾获第十八届王力语言学奖一等奖,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成果奖,出版有《先秦两汉齐语研究》《中上古蜀语考论》《汉小学文献语言研究丛稿》等。他对《华阳国志》有着多年的精深研究。据汪启明介绍,《华阳国志》版刻流传始于宋代成都府尹吕大防,明清两代多有刻本,据吕淑梅《〈华阳国志〉版本集说》:“云南省图书馆庋藏《华阳国志》古今版本计22种之多。”李勇先《华阳国志珍本汇刊》则收有23种。校勘《华阳国志》诸家中,清人惠栋、卢文弨、孙星衍、顾广圻等最为知名。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开拓于前,刘琳《华阳国志校注》继起于后,二位先生都是史学名家,功力深湛,于地名之诠译,史实之考订,著力尤多。但未安处仍有不少。《华阳国志》作为一部地方志,有着自己编年体和纪传体结合的独特体例。被赞为“组织严密,系统性很强”“广访博谘,取材丰富;谨严详审,取材有方;抑绌虚妄,纠正谬言”“史料独有、丰富、可靠”。
结合出土文献稗官野史等进行考证
但在汪启明看来,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一、《华阳国志》中常见一人之事散见于各卷之中的情况。根据任乃强先生《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前言》,《华阳国志》成书非一时而就,且常璩在著述过程中参阅了前人及同时代的其他著作。这样的成书过程导致《华阳国志》对部分事件发生的时间记录有阙误的情况。二、《华阳国志》成书后,历代传抄,其中文字多有亥豕之误,甚至篇章都有缺失,致使《华阳国志》卒不可读。三、常璩在《华阳国志》的写作过程中对某些人的记录,仅有只言片语,甚至前后相互抵牾。任乃强先生《校补图注》对《华阳国志》的考证颇见功力,但仍可完善。”《〈华阳国志〉系年考校》全书采用编年体,将全书打散,分为若干版块,按时代先后排序;以前四史为本证,他书为旁证,进行对勘比较;斟酌任、刘,用按语呈现文字、史实异同;结合出土文献、稗官野史、新的研究成果,对政治、经济、人物、民族、事迹、地理、风俗、边疆等进行考证,文献考据不能确定年代者,则以“疑年录”方式单列。
早在2007年,汪启明、赵静就著有《华阳国志译注》,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赵振铎先生称其“另辟蹊径,细译全书,详加推敲,字斟句酌,写成《华阳国志译注》,于词义之引伸,文字之假借,疏通证明,多有创获。为初学者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本子,应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这个译注本虽然2013年曾再版,但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见到。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相关新闻
- 2021-06-15《京剧生行名家谈戏实录》:精彩展现京剧生行的精髓
- 2021-06-15单霁翔新书《万里走单骑——老单日记》在京首发
- 2021-06-15《甘肃教育研究》新刊首发式举行
- 2021-06-11《万里走单骑:老单日记》讲好文化遗产里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