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里的时光
原标题:石头城里的时光
石头城掠影
石头城
石头城坐落在祁连山入山口的洼洼里,半面被大雪覆顶的祁连山环抱,半面临着流沙河。城阙的飞檐斗拱、祥云翘角以湛蓝的天宇为背景,统领小城屋瓦楼舍。站在城楼俯瞰之,简洁的山水墨韵,烟水朦胧的气韵,温适幽静。寂远辽阔的远山,幽静神秘的城。
一座城,石头城,稳稳坐落山间,任凭戈壁的风吹啊吹。城在空旷的戈壁,像走累的僧人,在旷世寂远里,蕴藉动感的细节和河西走廊深远的历史,漫溢人间烟火的气息以及叫人怀想的温馨。呼吸着石头的气息,亲切,恍惚间打开懵懂的觉悟,因久违的邂逅而舒爽。石头墙体,木质客栈小屋,都是我隔世的知音。墙体上码放的石头,及其不规则的椭圆,反倒有妖娆的气息。俗世的生活里透着体己的儒雅。盛放在城里的都是古老的光阴,码放着春秋的、汉唐的、宋元明清物什的印记。时间败下去了,历史的光影却蔓延出光辉,你走进时空的切面,温软而辽阔的愁绪。
石头是随着水流从祁连山来的,集聚了太多时间的冷暖。像一个个思想的个体,熠熠生辉,为铸成一道道雄奇壮观的墙体而摩肩接踵。十万块石头,十万纷繁的面孔,十万润圆,十万盈盈眉眼,十万柔和温馨。一城仕女盈盈笑脸,圆润的清爽。于是,墙有了气势,城有了余韵。
文人都喜欢收藏石头,摆在书桌或家的上位,视作辟邪恶的灵物,又是无价之珍宝。通透的石头是得道高僧,温圆透光,坐拥红尘只说家常。人和石头互相映照,人活通透就有石头超然物外的神韵,可世间这样的高人毕竟不多。米芾曾对收集的奇石跪拜行礼,呼石为“石兄”,与石神性相通,世间多了一条高贵的通道。也难怪临摹米芾者甚多,得神者稀少。石头砌成墙便有了另一种世俗的生活,或许墙上这些石头正在修行的路上,被小镇收藏,被游人记住。过往的尽管是匆匆的路人,心底却收藏了石头沉静内敛的气息,追逐着禅的光阴。
最初的城不仅是为防御,更多是盛放人的尊严。雄踞在城门上的城楼伸展着一座城的威严气势。门口左边雄狮环视天宇,右边护住幼子的母狮,虎视里都延伸着人的威仪和希冀。幽深的门洞,三个,阳数;门扇上九排十一行,九十九个铁钉,阳数。古老的风水,昭示阳刚之气,隐喻人的向往。微雨里踅进一条窄窄的巷子。墙体上的石头被雨水冲洗出细细的纹路,石头久藏的心思。石兄的气味暗合我久违的寂孤,彼此心仪。淡淡的漫想,淡淡的惆怅,石头城里盛放的一切都贴近人的需求。湿漉漉的温和,是小镇的另一种味道。盛放在城里久远的时光,被一部部立体的史书打开,沉溺在历史凝重的况味里。
祠 堂
祠堂像石头城的长老,居院子首席第一个位置。祠堂里盛放着家族尊严,“家”文化里是儒雅的气息。庄严的厅堂和威仪摆放在时间里,供人观赏、品味,从过往的光阴里寻回些味道。坐上太师椅,想体会一下族长的威仪,下面没有可以训话的族人,我心里也没有可以训诫的教条,只是历史茫然而拘谨的一个道具。空落落的椅子上,一截光阴,一段时光。五只蝙蝠围拢意寓“五福临门”,“太平吉祥”的一头大象驮着宝瓶,叫“五福屏”。雀替、牛腿上雕刻着“喜上眉梢、福到眼前、太平有象以及麒麟、龙凤、牡丹、寿桃……民间建筑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由来已久。寓意的延伸遮蔽了建筑构件本身的意义。演化成美好意象的形态化,为建筑增添了一份生命的气息和诗意。天井是祠堂的眼睛,白天坐在廊下观蓝天白云,一方清明世界;夜晚坐在天井下,浴身一束朦胧的月光里,痴想走远的人,遥远的事情,任凭微醉、伤感在月光下漫溢。细雨落进来时,汇集成悠悠流动的水韵,回绕在四方的池沟——谓“四水归塘”,隐喻“肥水不流外人田”。月光从天井洒进来,多么玄妙的一缕意味,渺远无声色,像是中国画的留白,深思细究方可会意一二,却不可言传。观月须临水,须独往,须空旷幽绝之地,方能与天地精神往来。君不见,张若虚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写出《春江花月夜》这首千古名篇的。书房和抚琴阁是祠堂必须的一部分。琴棋书画是对于一个兴旺家族的精神补善,物与灵的八卦。一个物质兴旺的家族怎么能没有琴棋书画来做补偿,用儒雅来装饰体面呢。文化是祠堂的灵魂,也是一个家族文化的根脉。
立体史书
我喜欢“文萃园”这小小的院子,一部立体的史书。用青铜、陶瓷等来演绎人类文明进化的旅程,文化的精华集约在一起,让人比较,鉴别,思考,怀想。安静而深邃,清晰可数。这些器物承载着过往的历史,在时间里前往。西汉女佣双手执“长信宫灯”跽坐,神态恬静从容。两千多年的时间,灯佣没有改变被铜铸造的跪姿。庆幸被铸就的只是一个造像,一个失去光晕的思想废墟,而不是奴隶千古不变的命运。我喜欢“朱雀灯”。朱雀是神兽,人称“陵光神君”,既能接引死者升天,又能予人长生。为人执福,人神相安。朱雀长细的喙衔着“护法神灯”。为什么用嘴呢?抑或是“一言九鼎”的笃诚才是法至关键。凤首龙柄瓷壶,龙凤合一,人神合一。多么伟大的创造力,把一个民族的图腾融入一个日常的家用器具。黑陶鹰尊、鱼纹陶罐、唐三彩乐佣、玉枕……从日益式微的光泽里看,没有了它们原本的意义,却是人类探究文明史记敏感的神经穴位。
院 子
石头城十二个相似的石头院子,兄弟般整齐排列,又像一个家族部落的分支。院内设置结构类同,不同的是它们的个性,且有着不同的名字:“走累的张骞”“古风宅”“凤翔居”等。名字里都寄寓着中国文人的精神情结。郑板桥说:“吾毕生之愿,欲筑一土墙院子,门内多栽竹树花草,清晨日尚未出,望东海一片红霞,薄暮斜阳满树,立院中高处,俱见烟水平桥。”
在小院可觉悟宋人林逋梅妻鹤子的清独,亦可如屈子般“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栽种一院菊花,以落英为伍;修一院青竹,听丝竹馨香;煮一壶茶,邀明月清风。与一株草、一朵花耳鬓厮磨,仰观天象,俯察群形。相与虚竹之心,仰石之圆润,慕水之温婉,在草木间徜徉,于浮世清欢里细煮光阴,得失荣辱中忘返流年。忘情于江湖,神游于天地,感悟宇宙之浩瀚、生命之卑微、万物之尊贵。
坐拥小院辽阔的寂静,邀一院汉唐的明月,魏晋清风,民国的韵脚,倾听墙角一只蝉的朗诵。在时光里修菩植提。四方的小院,四角明晰的天空,刚好盛放一个人的《诗经》。一个人的儒雅,一个人的疆域,一个人内心的炼狱。如宋人黄庭坚一般,找个精致的小铜炉,焚一缕馨香,闭目静坐。在呼吸间抚平心中的烦乱,拥有宁静。无论是去浊存清,还是提笔作诗期待灵感涌现,或是独处需要六根清净,一抹香气,足矣。
梦想中的家园,多半都有一个与家相连的庭院,之所以把“家”叫“家庭”,就是因为家安放在庭院。千里跋涉或者出朝为相,都与一个庭院的妇孺平安相关联。一个庭院理想足以让一个人为之奔波一身。
老 街
穿过历史古籍的弄堂,饮食街是最具人间烟火的。铺面古旧的门墙,锈迹斑斑的门板,门楣上斜插出旗幌。这样古旧的街头,延伸了石头城光阴的长度,只是没有剽悍的大汉戴着斗笠,胸前横着一把刀,或者有一个背着褡裢的落魄书生也好。门楣、墙面上斑驳的锈迹,像是它的履历,因沉寂、古老成一种馨香沉郁的情调。长长街道延伸过去,色调、高低不一的幌子,蓝或红的边儿围着“炒不拉”“搓鱼子”“蒸饼子”……都是张掖民间的特色美食。街头永远走着不紧不慢的游人,并不喧闹。店主坐在门口,对过往的客人似乎不急于招揽,只是抬眼看一下。有了生意自然笑吟吟地招呼进去,和繁华闹市大呼小叫的生意不同,倒是与小镇的气味相投。
西北偏北,吃的花样儿一点也不偏少。各类小吃将河西盛产的粮食,游牧民族留传下来肉食吃法发挥的淋漓尽致。
流沙河
夜晚住在城垛的木楼里,呼吸原始的松柏气味;莹蓝的月光下沉浸于流沙河“哗啦、哗啦、哗啦”的水声。如此天籁之音在锦繁的白天是听不到的,都被市声给淹埋了。
清早循着夜晚的涛声往北,一条巨龙从山涧狂奔出来,在悬崖处跌落成白链,在深潭翻卷出朵朵白莲。流水有赴死之心,世上的万物都是有来由的。吴承恩曾对着流沙河感叹:“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与在神话里的河相比,流沙河从石头城的腰侧闪过时已是沧海桑田。想想就让人眼睛湿润,浩渺况味。
□王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