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的大地上行走的人——评紫金报告文学《大地如歌》
如歌的大地上行走的人——评紫金报告文学《大地如歌》
紫金的报告文学《大地如歌》拿在我手里的时候,已是冬天。窗外大雪纷飞,银装素裹。掩卷长思,在紫金那精确而生动的刻画下,《大地如歌》主人公高宝来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在风雪中凛然穿行,向我走来。
虽然作者自身就是一位人民警察,对这个群体非常熟悉,但涉及到公安题材,她下笔却很谨慎。在她的作品中,涉及到公安题材的不少,都很精当。不过,她并不滥用自己的写作资源。当这部精巧的报告文学《大地如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你会发现,她使用了高明的文学手法来结构这部作品。
作品的主人公高宝来,原是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恩济庄派出所的一位民警。他从警30多年,扎根基层为群众服务,在不同的岗位上、不同的工作任务中,都能以身作则,心里时刻装着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2015年,高宝来病逝后,被追授为中宣部“时代楷模”和公安部一级英模。
写一个当代的英模,很考验一个作家的脑力和笔力。紫金为了写好这部报告文学,首先是脚力先行,眼力跟上。她多次采访,在高宝来生前所在单位实地采访和体验生活,对他周边的人物和环境做了细致耐心的观察了解,脑力全开,笔力勤勉,写下了很多笔记,这为她写出独具风格的作品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了更好地运用材料,化繁为简,她有针对性地阅读了很多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和非虚构作品。
在写这部作品时,作者首先是运用了减法。整部作品的篇幅不算长,一共12万字,分为六章,分别是“启蒙”“迷惘”“彷徨”“成长”“归宿”“尾声”,结构严整。作品内部的时间跨度很大,从上世纪50年代,一直写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这其中可以充塞很多内容,可以有很多的枝枝蔓蔓,可以写成厚厚一本书。但紫金通过剪裁,使得这部作品行文干脆利索、表现集中,且很有镜头感。比如第一章《启蒙》的开头部分: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冬日北京城,白蒙蒙的天空掠过响亮的鸽哨,一个男孩降生了。
胡同深处的土炕,冰冷而硬。他不哭,暖和和的小身子倔强而执着,给这个贫寒的家带来了温度。母亲露出了笑容,看着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说:就叫宝来吧。
……
六岁的孩子,没有铁锨高。凌晨,迎着刀子一样的风,跟着父亲去挖树根。他努力向前,父亲也努力向前,仿佛身后的孩子不存在。刨出土,宝来就用小手去捧。父亲只顾着树根,仿佛身边的孩子不存在,仿佛捧出土的不是一双小手。宝来就像是一个铁做的孩子,从凌晨到下午,一刻不停。
回家了,父亲扛着树根,仿佛身后的孩子依然不存在……”
这样的开头,确立了《大地如歌》这部作品刀削斧凿般的精确性和塑造人物的力量感。这样的文风,简约、硬朗,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情感表达,却内敛着,集聚着。就这样,在紫金笔下,一个人出生、成长,穿越岁月的尘埃,与一个个人物相遇,与一桩桩事情遭逢,高宝来就这样成长着、平凡着,在琐事、难事、烦心事面前,不断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直至成长为一个不平凡的平凡人,一个时代楷模和一级英模。如此来看,紫金的笔触洗练生动,在减法中实现了加法,塑造出令人信服、令人感动的大写的人物形象。
(作者邱华栋,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
相关新闻
- 2021-10-28《韦其麟研究》:高洁的为人 烂漫的诗意
- 2021-11-14清华简关于战国时期“百科全书”的新发现
- 2021-11-23有关屏风的文化趣味
- 2021-11-23森林是人类最古老的乡愁——评陈应松《森林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