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的雅致
青城的雅致
天是晴朗的天,蓝缎子般的天幕上不时有那么几缕柔软的云絮,像宣纸上的洒金,只是少点,却也那么恰到好处,简到极致,美到极致。黄河水缓缓地流着,不疾不徐,在连影儿见不着的地方,却能听见黄河的涛声,那么远,又那么近,那么隐约……
走在青城,让人不由怀疑这个说法:天不私覆。
天是晴朗的天,蓝缎子般的天幕上不时有那么几缕柔软的云絮,像宣纸上的洒金,只是少点,却也那么恰到好处,简到极致,美到极致。黄河水缓缓地流着,不疾不徐,在连影儿见不着的地方,却能听见黄河的涛声,那么远,又那么近,那么隐约,又那么清晰。被黄河水濯洗,在黄河水中泡大的青城,让人怀疑这“青”究竟是人名之青,还是写实之青,反正,写实也罢,巧合也罢,青城就在老天的恩宠和私覆之下,像待字闺中的少女,让小家碧玉般的美,成为千年的风韵,唯美而迷人。
青城不大,但雅致,像一块美玉的把件,质地纯正,雕刻精美,一旦上手就不愿放下,看不完,赏不尽,玩不够。那种细腻湿润,岂止一个赏心悦目了得。城隍庙如此,高氏宗祠如此,罗家大院如此,一间间的水烟作坊、一首首的青城小调同样如此。雅致像基因,仿佛浸洇在青城的骨子里,千百年来延续着、传承着,也日渐定型着。而把这一切推向极致的却是文化,青城书院,无疑是这种文化的沃壤和推手。
站在青城书院门口,望着古朴的“青城书院”匾额和苍劲的“菁莪造土朴诚作人”,我迟迟迈不开双腿,生怕脚下的风尘玷污了书院的神圣。190年前,一帮身依陶朱,心怀天下的有志之士,凭着人格魅力,振臂一呼,官商协力,创建了眼前这所书院,他们没有想到一个书院对一个地方乡风培植和人文化育作用竟如此之大,更没想到这个并不起眼的书院会让一个寂寂无名的小镇戴上国字号桂冠。书院院门3间,前院屏门过厅5间,两厦各3间;中院讲堂大3间,两厦各5间;后院讲堂大3间,两厦各6间。论规模,书院不大,何况讲堂非阔,厦房窄小,但就在这看似普通的书院里,嘉庆至宣统百余年里,先后出过翰林1人、进士10个、文举23人、武举51人,贡生83人。书院荣为兰州六大书院之一。
天蓝得没有一丝儿云翳,孟春的风柔柔地吹着。街道两旁的树,有些已经开花,大多还是蓓蕾,再过半月,青城古镇的旅游旺季就来了,眼下,街上行人尚少,三三五五的全都脚步闲散。青城是宁静的,就像一幅悬挂多年的明清字画。书院更宁静,宁静得让人油然生出一种神圣感来。满怀崇敬走在书院,一间间地欣赏着并不宽敞的厦房、书房、讲堂、山长室,我知道,就在黄河边的西北一隅,一代代的读书人怀揣梦想,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清贫,把卷苦读,来了,去了,去了,来了,在这来来去去的过程中,他们薰沐着儒风,在对文化的景仰和传承中,将文明的甘露洒在这片干燥的土地,将文明的种子深深播进一代代人的心田。除了琅琅的读书声,这片独立的天地是封闭的、清静的,清静得有些神秘。除了一个个施教者和受教者内心的翻波涌浪气象万千,整个书院就像不远处的黄河水,不舍昼夜,平静无波。青城是繁华的,烟铺林立,商贾比肩。商风浩荡中,书院遗世独立的恬静,成为青城最动人、最雅致的风景。
青城的雅致是书院的雅致,书院的雅致是无所不在的文化的氤氲。行走在书院,浓浓的儒风像绵绵的春雨沐浴着我,我贪婪地吮吸着无处不在的文化的琼浆,感受一百多年前文化之于古镇的荣宠与恩赐。一百多年后,时移世易,春花秋实,文明成为古镇的灵魂和精髓,成为这片天空下最让人心境安谧的去处。文化是什么?不是物,但每每可以触摸,处处可以看见,随时随地都可感知。讲堂、厦房、居室、书柜、门楣、匾牌、砖雕等,作为物,它们在岁月中变老变旧,精气神却依然那么足,它们为文化代言,同时,文化也深入它们的肌理,它们是书院的见证者,更是书院重要的组成部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最伟大的力量是在时光中沉淀的精神。长城是砖砌的,有时也会坍塌,文化是书砌的,永远挺立。书院以它的存在,延展了文化的长度,提升了文化的高度,它是温情的,更是刚毅的。
一百多年的树不大,但并不影响它的浓荫与挺拔。一年年的开花生枝长叶,似乎看不见在长,但它每天、每年都在长。除过受风的感召枝叶轻摇外,它大多数时间像书院一样也是宁静的,宁静成黄昏中的剪影,月光下分明的轮廓。树坚守着书院,书院坚守着文化,文明培植并坚守着古镇的灵魂,让古镇像大树一样参天而立,常绿常青。
青城,青的是什么?是书院的墨香,书院的雅致,和翱翔在书院天空上的文化精灵。这样看时,天不私覆,真的,天不私覆。
□牛 勃
相关新闻
- 2021-12-13浩哥说书 | 原来西游记和三国里也有职场PUA
- 2021-12-13前行路上,幸有文学相伴
- 2021-12-10香又香来糯又糯
- 2021-12-10【组诗】在闽西,如同朝圣,又似探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