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集《在自然这边》:以诗歌与一片湖泊深度对话
原标题:读诗集《在自然这边》:以诗歌与一片湖泊深度对话
诗人哨兵曾在一首诗里写过照相老师傅的生活,师傅每次会根据天气好坏来拍出一个人向上或向下的角度,由景来观人。老师傅一直想找到人群中的特别之处,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只能“在心里养着一方山水”。对于哨兵而言,他早就在心里养着洪湖那方山水了。这些年,他似乎只要一下笔,总会不自觉地回到故乡,他熟悉那里的草木山水和鸟兽虫鱼,与它们为邻,可写出生生不息的自然之美。正是因为这份熟悉和默契,与洪湖拉开了时空距离后,诗人方才知晓如何以现代汉语切入故乡的精神内核,“重建洪湖的自然主义”,而洪湖给哨兵带来的挑战是如何将真切的自然重新还原为语言的创造。
在洪湖,即置身于自然之中,哨兵每日所修定的是“自然课”,因此他选择站在自然这边,用切身体验和感悟去领受洪湖的变与不变。他的《在自然这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是一本有很强辨识度的诗集。“自然”作为关键词渗透到诗的内部,并延展出某种生态写作范式。诗人通过观看洪湖来审视自我,以检验自己如何用现代汉语对接洪湖的有限空间与无限诗意。而哨兵的自然观到底是什么?不仅有与洪湖相关的风、霜、雨、雪和白头鹤、紫水鸡,还有超越这些自然事物的时代精神之变。当它们共同作用于诗人,才构成其核心的诗学资源。
虽然哨兵书写的洪湖多为空间的呈现,但空间状态的自然除了分布在洪湖的各水域与诗人行走中所经之地,还有他内心对广袤的山水文化与传统的深度改造。正如他所说:“拜师山水,向自然学习,只要能写,把世界都装进东经113度与北纬30度交会点附近的这片湖里就够了。”洪湖是他探索的隐秘世界,用大词书写小细节,也是以内心的宽度在丈量这片山水的时空美学。诗人自有他的观看之道。哨兵诗里那些生动的画面,那些高亢的声音,无不指向洞察洪湖之后隐秘的内心感受。他试图在修习自然课中解放自己,但又无时不被强大的自然所困扰,而洪湖本身所具有的广博与有限之间的辩证法,恰恰是自然之道。哨兵从洪湖的自然中确立了他的“道”,那就是敬畏,“对发生在身边的小事我保持着足够的敬畏:像白蚁噬堤”。他渴望的是大智与大道,但也从来不忽视一只鸟与一条鱼的感受。敏感的诗人一直在寻找打开洪湖的密码,以诗意的方式再造一道景观。这种转换的诗意生产,抵达的正是哨兵这些年所建构的洪湖诗学体系。大词对接的小秘密,乃其诗歌体现出的张力之美。这种自然之道在诗的意义上契合于洪湖书写的两面性——既有着古典传统的自然之美,也有着在现代性的异化过程中所遭遇的生存困境。
无论怎样用力去写,哨兵可能仍然无法穷尽对隐秘洪湖的发现,仅仅依靠语言,他只能完成作为个体的审美,而要在公共层面切入洪湖书写,考验的还是一个诗人的视野、担当、趣味与耐心。洪湖具有的传统力量并未完全丧失,哨兵诗歌中的那些天地人鸟兽都是传统的一部分,而洪湖作为一种精神装置,不是在考验诗人书写自然的有效性,而是引领他如何召唤自然,并找到通往自然内部的路径。
从某种程度上说,诗集《在自然这边》是哨兵向家乡洪湖的致敬之书,也是他的修行之书。他在书写洪湖的自然风物时,也在建构独属于自己的诗学素养。当他作为洪湖的异乡人时,诗人将故乡看得更为透彻,它的传统、坚守,不仅与时代变迁同步,也同构于诗人的灵魂书写。哨兵以现代诗歌的形式记录了他与洪湖的深度对话,而独特的自然观在其写作中的投射,也就变成了语言创造、时空超越与人生命运交织的富有历史感的美学。(作者:刘波,系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
相关新闻
- 2022-03-04看叶兆言的长篇小说《仪凤之门》:无中生有的“创造”与“真实”
- 2022-03-04这本书专为美而写
- 2022-02-28《西游记》中的诗词
- 2022-02-28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学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