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入局,挺膺担当 不负青山,坚毅笃行——长篇报告文学《躬身》读后感辑录(上)
原标题:躬身入局,挺膺担当 不负青山,坚毅笃行
——长篇报告文学《躬身》读后感辑录(上)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任林举受中国作协办公厅选派,多次深入甘肃省甘南州8县市、乡镇、广大农牧村采访调研,以严肃的理性思考和成熟运用大量的现实素材,以高超的艺术笔触真实记录甘南的环境革命引发的生态蝶变效应和绿色崛起,以深沉的真挚情感展现温暖的人性关怀,以强烈的历史理性揭示澎湃的时代潮流,完成了长篇报告文学《躬身——缘起于甘南的“环境革命”与人文传奇》,并于2021年9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其电子版,也在任林举先生的授权下,在“甘南日报”“甘南电视台”“甘南作家”等微信公众号连载,同时甘南电视台公众平台还及时推出《躬身》有声版。
《躬身》的出版和连载,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省内外许多读者纷纷发声或留言,反映收获、畅谈体会、好评如潮,成为甘南州乃至全国文化生活当中一个热点现象。为了回应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热烈反响,集中收录和展现广大读者和甘南州社会各界及干部群众在阅读《躬身》过程中的思想感悟和读后体会,甘南日报社和甘南州文联联合开展了长篇报告文学《躬身》读后感征集活动。征稿期限自今年3月1日始,至4月30日止,其间收到众多稿件。在阅读《躬身》读后感时,我们发现,读者在阅读这部长篇报告文学的过程中,完全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并将其写成文章,表达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可分为六个方面。
一、通过阅读《躬身》,感悟决策者的高瞻远瞩
《躬身》非常真实地记录了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各族人民从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寻渊源和传承,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勠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抢占生态文明制高点,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的新思路新举措。在把握大势规律、擘画发展蓝图的基础上,不避风险挑战、解决矛盾问题,坚持身体力行、引领社会变革,有力推进甘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4.5万平方公里甘南大地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生态更优美的目标。通过阅读《躬身》,广大读者敏锐地感悟到了决策者的高瞻远瞩。现将部分读后感节选如下:
当日的会上,州委书记俞成辉强调指出: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迎接大旅游时代到来的客观需要,是加快经济转型跨越的必然要求,是保障改善基本民生的重要内容,是检验干部能力水平的度量标尺,要凝聚力量、广泛动员,坚决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这场攻坚战、整体战和持久战,彻底改变全州城乡面貌和景区风貌……时任州委副书记、州长的赵凌云在会上强调:要迅速在全州掀起环境卫生大整治的热潮,从治脏、治乱、治尘、治政四个方面着手,集中开展城区和农牧村大街小巷卫生盲区死角的环境整治……当时,州委州政府的预期目标是举全州之力、以摧枯拉朽之势,实现4.5万平方公里视线内见不到垃圾,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雪域净土!
——王朝霞《躬身:关于甘南的传奇与重生》
2015年,甘南州委、州政府开始开展“全域无垃圾”活动,主要领导每周坚持带领机关干部上街捡垃圾。弯腰捡垃圾这个简单的动作,在领导干部带头坚持五年后,从一个姿态和动作变成了一个象征和隐喻。党员领导干部成千上万次的躬身,捡起了群众的信任,悄然叩开了拉近干群关系的大门;农牧区群众成千上万次的躬身,共同铺展开高原绿色生态之路。
——杨丽萍《雕刻躬身干事的英雄群像 讴歌生态报国的甘南担当》
领导者为民用权,用最耐心最真诚的态度等待民众消弭质疑、认同决策,进而与自己的规划共鸣。把想法各异的人团结到一起并非易事,而能够以宽容与智慧体察人心,接纳建议,引领民众走向正确道路,并为他们的收获与成功而高歌、鼓掌需要广阔胸襟与理想主义精神。这些领导者们既能够理解民众切身的、实际的物质需求,又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带领甘南与国家共同腾飞,更有将甘南打造为兼得自然蕴藏与现代精神的高地的宏愿。因此,书中令人赞叹的“大局”观既是时代造就的管理科学,更是领导者们自身的执政理想乃至生命哲学。
——程涵悦《奏响自然与生命的史诗》
纵观全书中提到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如果用一种更加简洁有力的方式来总结,用一种人类的形体符号来表达,正是这本书的关键词:躬身。这也是贯穿全书的一种抽象的姿态,是一项行动,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价值理念。作品中无论是“躬身”的决策者、引领者还是实践者、见证者,都在新的时代征程上,一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矢志奋斗,创造着新的动人传奇。
——刘春荣《甘南草原上的一曲时代赞歌》
2021年初,甘南州全面启动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的“五无甘南”创建行动,拓展“环境革命”的外延和内涵。2021年11月,在州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州委又发出了努力打造“五无甘南”,着力创建“十有家园”,为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而奋斗的号召,为建设生态甘南提出了更高要求、确定了更高目标,也为“躬身”植入了更宽广、更厚重、更高远的灵魂,甘南草原又将迎来另一季辉煌。
——张金鑫《“躬身”躬的是身更是心》
再伟大的事业都不是等来的、盼来的、求来的,都是以成竹在胸、决胜千里的信心,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决心和滴水石穿、绳锯木断的恒心,在和着汗水和泪水的实干中得来的。
——刘宛菊《坚守初心,躬身续行做表率》
二、通过阅读《躬身》,感受践行者的奉献精神
《躬身》全面展现了在波澜壮阔的环境革命和实现绿色崛起的时代征程中,甘南七县一市的新一代共产党人牢记党的初心宗旨,靠坚持群众路线,以心换心,走进了百姓心间,传承和巩固了党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血脉相通的鱼水深情,培育和形成了积极健康、团结向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社会风气,全州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充足和昂扬、丰沛而蓬勃,全州上下以“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团结之力和“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向前进”的不懈奋斗,努力打造“五无甘南”,着力创建“十有家园”,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
州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及广大党员干部下定决心,躬身走向4.5万平方公里的每一个角落,坚定不移地投入全州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环境革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五无”甘南创建等重点工作之中的壮举,正是令无数甘南的干部群众和千万读者深深感动的地方。其披肝沥胆、呕心沥血,以绝对的耐心和毅力投身“环境革命”,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奋力改变人民群众命运的躬身之行,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无数曾经被老百姓视为“麻烦人”的干部,最后被老百姓认作了自己人、贴心人……甚至被称之为英雄。通过阅读《躬身》,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践行者的奉献精神。现将部分读后感节选如下:
躬身入局,挺膺担当。“躬身”是品格,是情怀;“入局”是勇气、是担当。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躬身就是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信念,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韧劲,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担当。我们更要以坚毅的品格、为民的情怀、破题的勇气,在推动组织工作迈进新征程中躬身入局。以“躬身”之态,秉持“众芳摇落独暄妍”的坚毅品格。以“躬身”之态,厚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以“躬身”之态,提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破题勇气。
——王晓玲《躬身入局 挺膺担当》
躬身,在黄河首曲,是一份深沉的坚守。躬身,在尼巴江车,是一颗如磐的初心。躬身,在白龙江边,是一种朴素的敬畏。躬身,在大美羚城,是一股厚实的底气。躬身,在洮州大地,是一场命运的拔扯。躬身,在大夏河畔,是一片纯净的慈悲。躬身,在洮水之滨,是一方山水的守护。躬身,在多彩岷迭,是一轮幸福的花开。
——高茂森《俯首躬身,守望“九色甘南”的人文信仰》
作者用纪实文学特有的冷静与客观,展现了俞成辉、卓玛加布、姚江明、翟民等一大批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幸福的甘南州优秀党员干部的英雄群像,用大量感人肺腑的鲜活事例揭示了党员干部的幸福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幸福这个共产党人的朴素信条,诠释了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这个共产党人的永恒真理。
——杨丽萍《雕刻躬身干事的英雄群像,讴歌生态报国的甘南担当》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感到由衷的欣慰:在环境革命这场持久战中,一个人的躬身,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一群人的躬身,让千千万万的人看到了甘南的诗和远方;而千千万万人的躬身,成就了甘南脱胎换骨般的重生,成为可载入史册的传奇……
——王朝霞《躬身:关于甘南的传奇与重生》
“躬身”是一种精神,做“知行合一”的表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全国各地都把惊奇和敬佩的目光投向这个曾以落后和脏乱闻名的边远地域时,人们发现,自己成百上千次的躬身,拾起来的不仅是自然的恩典、内心的愉悦,还有足以撑起生命高度的自信和人之为人的尊严。”躬身,一个简单的动作,承载着无数干部群众不怕累、不怕苦、不怕疲劳的精神斗志,创造出一个朴素而又不平凡的人间传奇。
——刘宛菊《坚守初心,躬身续行做表率》
《躬身》贴近现场,贴近人物,贴近文化,贴近灵魂,是以回应时代精神为原点的。在第六章中,任林举重点列出的曾遭受过重大泥石流破坏而让世界震惊的舟曲县改造大自然的这组数据,告诉读者:甘南人,为什么能在缺氧中不缺精神,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强大的自信,靠的是坚定的拼搏精神。
——少闻《他走在繁星满天的路上》
(甘南州作家协会 《甘南日报》专刊部 辑录)
- 2022-04-15心意相通所以情感共鸣
- 2022-04-01读陈巨锁先生散文:文心不老意纵横
- 2022-03-31读齐一民《永别了,外企》有感: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
- 2022-03-31且熔旧辞度新曲——读赵献东“现代古体散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