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文学创作的生活现场
回到文学创作的生活现场
图为作家李修文在甘肃。
在注意力日益碎片化的当下,大众花费在严肃文学作品上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如何激发大众对文学的热情,成为文艺工作者的一大使命。近两年如《文学的日常》《但是,还有书籍》《一本好书》等一系列节目,借助影像的力量,带领观众走进文学的世界,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也让节目中提及的不少作品成为热销书。
近期,东南卫视、海峡卫视和优酷同步播出的纪录片《文学的日常》第二季,以“用文学照亮日常,以思想反刍生活”为宗旨,每期邀请一位作家和他的朋友回到与作家的作品有着深刻联系的某个地点,在漫游式的体验中展开深度的交流。节目营造出一个文学与日常交汇的影像场,展现了作家对时代及生活的认知与解读,也勾起了观众对作家及其作品的好奇。
一部文学作品之所以打动人心,往往是因为它体现出了深刻的人民性,扎根于人民与生活之中,将生活中的精华提炼出来,变成一种宝贵的精神食粮。《文学的日常》第二季就跟随刘亮程、于坚、李修文、双雪涛、陈彦、李洱6位作家的脚步,回到了文学创作的生活现场。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菜籽沟村,作家刘亮程建起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诗意村庄,在前往寻访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原型之地的过程中,他告诉朋友洪启“自己其实是通过写作成功修改了自己的童年”。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诗人于坚与好友虎良灿穿过迎晖门,来到建水古城,古城里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天缘桥和六百岁的钟,都给予《建水记》这部作品充足的养分。
在走访、体验、观察中,《文学的日常》展现出作家与作品之间的血肉联系和奇妙碰撞,也将一部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铺展在观众们的面前。与此同时,节目还在呈现文学作品创作背景的基础上,通过作家与朋友间的对谈,延展出对故土、生命、市井生活的看法,体现出深刻的时代观照,给予观众真实具象的文学思考与丰厚细腻的人生体悟。
在甘肃,作家李修文在路上行走的时候,与一位摘榆钱的大叔热络地聊天,他听大叔分享着日常生活的琐碎,弹错了调子的胡琴,聊到兴处他感慨地说道:“什么样的人是最美的,最值得歌颂的?就是这些在生活里面泡过的人。”在陕西,作家陈彦带着朋友陈小朵逛西安的西八里村,他时常到村民家中走访,几乎对这个地方的所有人都了如指掌。在他看来,这些用自己辛勤的劳动获得了尊严的劳动者,有着精神的高光,是他创作的源泉。
《文学的日常》最标志性的场景是每一位作家捧起作品朗读的画面,这仿佛一个神圣的仪式,向观众发出召唤,沉淀下浮躁的内心,在文学中收获宁静与省思。在出版行业,有一种书籍的类型被称之为“桥梁书”,能带领人们走进文字的世界。而像《文学的日常》这样的纪录片也如同桥梁一般,带领观众走进作家的精神世界和创作现场,更透过节目观照现实,反刍生活,唤起人们对文学和生活的热爱。(彭侃)
- 2022-05-31纪念英国作家简·奥斯汀逝世205周年,忆《傲慢与偏见》
- 2022-05-31畅销书“简史三部曲”再版:虚构的力量与挑战
- 2022-05-31长篇小说《黄金团》:用文学讲述中国黄金部队鲜为人知的故事
- 2022-05-27裕固族牧民安维智 自办农家书屋撒播知识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