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书评

读徐贵祥长篇小说《琴声飞过旷野》:纯美的童心与历史的初心

22-05-31 09:54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张兰琴

  读徐贵祥长篇小说《琴声飞过旷野》:纯美的童心与历史的初心

  长篇小说《琴声飞过旷野》 资料图片

  《琴声飞过旷野》(明天出版社2022年4月出版),是徐贵祥创作的首部儿童文学作品,这既是一部从正面全方位描写几个孩子生活、情感和命运遭遇的作品,也是一部别样的革命历史小说,儿童及其生活既是小说表现的内容和对象,也是作家进入中国现代革命历史的独特路径。

  作品有着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品格。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大别山区的红色革命历史为背景,故事虽为虚构,却以历史真实为基础。我们随处可见重要历史事件介入文学虚构,对人物生活和命运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部作品并不像作者以往小说如《历史的天空》《高地》等那样聚焦战争本身,致力于革命历史宏大场景的正面展示,而是将“人”推上历史前台,在社会生活和人际关联中,致力于“人在历史中”生存、生活和生命状态的展现,同时又与“历史中人的命运”的揭示联系起来,同步推进,求得“历史”与“人”的平衡、和谐。当代历史小说,曾因过分偏重“历史”,尤其是历史本质和规律的揭示,而使“人”和“文学”变成了“历史”——绝对的历史权威的注脚。反过来,在对这种注脚式历史小说的反思性写作中,历史权威性的解构和历史真实性的重构,又出现了面目模糊暧昧,超历史、非历史乃至反历史的精神化与欲望化纠结不清的问题。作为一位严肃的历史小说作家,徐贵祥显然不愿意在打开历史想象丰富空间的同时,再让历史变成现实欲望的投影,《琴声飞过旷野》中延续了他对历史的庄严态度,以及对人性、人情的深挚关切。

  《琴声飞过旷野》对历史真实性的还原,突出历史与人向上向善的一面。这里有细心关注孩子的衣食生活、情感思想的叶晨霞和李桐,有关切孩子稚嫩心灵、不希望他们看到过于残酷的战斗场面而遭受血腥刺激的韦思源,有希望孩子掌握更多戏曲技能、富有侠义心肠的黄奎师傅,也有来自大城市用心教授孩子文化和艺术的朱玛丽老师。革命者希望能“让他们不再受穷,把他们的童年还给他们”,他们带戏班走街串巷演出,并不仅为了挣钱,也为让孩子们见世面,了解正在变化中的这个世界。即便在战火纷飞的时刻,他们想到的也是“一定不能再让孩子们冒险了”,把孩子转移到老根据地,给他们找地方读书,学知识,长大后“为国家做大事”。

  作家用轻灵风趣的文字,呈现了一个个多姿多彩的儿童形象,展现了他们平凡淳朴而又可爱可敬的心灵,细致而又深入地发掘出孩子们纯洁、坚强、善良的品质,以及潜藏在他们身上的发展潜力和强大可塑性。无论是在最初的茶山戏班,还是在红军宣传队、随营学校的文艺队,抑或临时根据地的文艺队,作家对孩子们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都进行了生动细致的表现,对师徒情、师生情、母子情的描写,都饱含人性之善和人情之美。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他们的胸怀是如此坦荡,感情是如此朗健,心地是如此良善,意志是如此强韧,某种意义上已达到了现实与理想完美交融、充满崇高感的诗意境界。

  对善之高扬、弘扬,在根本上造就了艺术之美。《琴声飞过旷野》之美,在乎山水自然之美的简洁描画,在乎人物心灵之美的轻妙点染,亦在乎生活之美举重若轻的发现。这里的美,是生活化的、社会化的,并不将人物的政治化情感、立场和态度排除在外。相反,当《国际歌》《团结起来到明天》等歌曲一次次唱起并往复回荡于山谷、旷野和人物的内心之时,其感人的力量超越时空。《琴声飞过旷野》中蕴含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是建立在作者对“善”与“美”的信念和执着追求上的,拒绝苍白、空洞和僵硬,是作者自我的精神救赎和灵魂洗礼。

  与徐贵祥以往的小说相比,《琴声飞过旷野》篇幅较为简短,风格更为清新明朗,在人物塑造和历史复杂性的揭示上也有所不同。但从发掘革命精神资源、重新审视革命历史,重新召唤和丰富革命的精神意义上看,《琴声飞过旷野》又与他以往的小说一脉相承。小说在聚焦革命年代儿童的生活、情感、心理和成长的同时,关联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的宏大革命史,通过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儿童形象,不仅展现了一个艺术团体和团队的成长,更展现了现代历史中民间社会的生存状态、抗争意志和命运转折。小说具有回归日常生活和人情伦理的质感,也正是在日常生活和情感的质地上,生长出超越性精神诉求和终极信仰。这是小说的独特价值所在。

  小说中的儿童形象展示出一种革命最初萌芽、发生的状态,他们与更为理性成熟的革命者一起,共同构成现代中国革命历史源源不息的流脉和信仰传承的谱系。小说用轻盈灵巧的笔法,通过其言其行表现其情其意,充满童心童趣,更在其中寄寓着初心。历史造就他们的信念,信仰铸就他们的灵魂。对于作者来说,这是一段寻访初心、净化灵魂之旅。对于读者来说,这何尝不是寻找时代背后的宏深历史血脉和超越性价值理想的过程?

  在历史通往现实的途中,如何对历史进行更为理性的认知和评判,如何对中国现代性历史进行总体的、兼有思想力度和情感温度的体认,是对关注民族和人类未来的写作者的考验。尊重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是历史思考开放性品格建构的必由之路。返回革命历史发生的起点和现场,以敬畏之心触摸历史和人性真实存在的细节,看到那段历史中包含的崇高精神诉求,看到友爱团结、牺牲自我成就他人的道德理想,是《琴声飞过旷野》的重要价值和启示。(作者:吴义勤,系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