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革命家书 弘扬光荣传统
阅读革命家书 弘扬光荣传统
《百年革命家书》: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编;中华书局出版。
图为革命烈士冷少农、王德三、冯和兰、吴振民、季步高的家书。
资料图片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弘扬优良家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会同有关方面搜集整理了100封革命英烈家书,汇编成册,日前由中华书局出版。
《百年革命家书》收录100位英烈撰写的100封家书,涵盖中国共产党100年艰苦奋斗历程的各个时期。家书的100位作者,均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牺牲的英烈:张太雷、俞秀松、赵一曼、袁国平、左权、彭雪枫、毛岸英、黄继光、郭永怀、孔繁森……他们中既有普通党员,也有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这些为了理想不畏艰险,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矢志不渝的英雄,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这100封家书,既有热血男儿就义前的绝笔遗言,也有战斗间隙对家人的挂牵思念;既有父母兄姊的殷殷嘱托,也有革命伴侣的依依深情。铮铮誓言,切切叮咛,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信念与忠诚,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情与大爱。他们的英雄事迹、家国情怀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阅读革命家书,震撼人心的是革命前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献身革命的大无畏精神
1923年,25岁的罗英投身军旅,他深感国家正在遭受欺凌,中国人民面临着成为亡国奴的巨大危难,誓死上阵杀敌。他在给岳父的家书中解释了自己从军的原因:热血男子“与其生也宁死,且不以得失为喜忧,身之存亡非所计,而马革裹尸乃常有之事耳。”1928年,身患重病的叶天底被捕,面对敌人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他给兄长留下遗书:“大丈夫生而不力,死又何惜!”“我决不愿跪着生,情愿立着死!”写下这最后一封信后,他英勇就义,以生命鲜血浇灌理想之花。25岁的何功伟因叛徒告密被捕后,反动派千方百计拉拢诱惑他,企图动摇他的信仰,并找来他的父亲,妄图用骨肉亲情来软化他的意志。何功伟得知此事,便给父亲毅然写下了诀别信,信中他向父亲吐露:“儿献身真理,早具决心,苟义之所在,纵刀锯斧钺加诸头项,父母兄弟环泣于前,此心亦万不可动,此志亦万不可移。”
“青年人要像海燕一样,要向一切恶势力斗争。”被关押在监狱、23岁的吴沧波这样勉励弟弟:“不要消极、苦闷,奋发起来,创造你的新生,度过这艰苦的阶段,光明就在前面。严冬过去,就是明媚春天。”虽然吴沧波未能亲眼看到春天的到来,但他将必胜的信念传递给了仍处探索中的青年。“‘铁不打不会成钢的’,我们不怕困难,只怕周遭太舒适了,以致于柔化了我们的意志。”28岁的革命者张学云给爱妻写信,讲述他们夜间急行军突破敌人封锁线的经历,年轻人的革命干劲及乐观向上的精神跃然纸上。他还叮嘱妻子凡事从理智上去估计其利害,不要随便好恶——革命事业的成功正需要这样沉着冷静、怀有忧患意识的革命者。
阅读革命家书,催人奋进的是革命前辈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念
1952年4月29日,黄继光在战斗前给母亲写信。由于父亲早逝,黄继光自幼和母亲感情极深,他的信中既有对母亲的深深挂念,又充满着民族大义和爱国情怀。黄继光告诉母亲:“男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过着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坚持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报效祖国,造福人民,字字铿锵,荡气回肠。
“自从收到你们给我的明信片后几乎天天都要看两遍,凡是看了明信片、贺年片后都感到,我虽在高原,但是最幸福的人。”1994年1月孔繁森身处边陲西藏阿里,给女儿孔玲写下了这封家书。孔繁森是一位对儿女、对人民充满爱的人。信中孔繁森提到,有一次他去慰问煤矿工人,为工人们带去了几个香蕉,发现工人们以前从来没见过,更谈不上吃过,这让他感到非常难过。在西藏,孔繁森和当地人民同喜同悲,心相连情相依,他舍不得离开阿里,阿里人民也舍不得他。“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这是孔繁森一生践行的信念。他以自己密切联系群众的实际行动,揭示了达此境界的正确途径,那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和人民在一起。
阅读革命家书,令人动容的是革命前辈对家人深深的挂念和对亲情无限的眷念
1930年,29岁的邵李清被捕后告别爱妻,留下绝笔:“春凤我妻,这是我最后的一封信,我俩从此诀别罢。我死以后,儿女们托汝抚养教训”“我这封信和下面的几首诗可留为纪念:千里关山二分别,满腔愁情难欲言。半世恩爱中途抛,回肠小断泪珠联。生生死死何希罕,沧海也有变桑田。劝君暂把愁怀释,盟会有期在黄泉……”依依惜别之际,革命者心系国家,心念家人,虽遗憾未能与爱妻白头偕老,但对革命事业的前途并不灰心,坚信革命火种生生不息,铮铮铁骨亦柔情,令人泪目。
“咱家的情景我是想像到的,尤其想到在贫苦的日子里煎熬着的苦命的双亲及年迈的祖母,他们也许……我不敢往下想。”冯庭楷15岁参加八路军,写下此信时离家8年余,牺牲时年仅23岁。他在家书中回顾自己参加革命的初衷是为了劳苦大众,努力让家人认识到完成革命事业于国于民的重要意义,也流露出不能亲奉慈母的深深遗憾,以及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一句“我不敢往下想”,革命者细腻复杂的情感世界让人动容。这家书不仅是游子内心的真诚坦露,更是无数共产党人舍小家为大家的真实写照。
透过一封封质朴的家书,一个个鲜活又光辉的英烈形象向我们迎面走来。革命英烈们用青春践行理想,用生命书写大爱,其人其事、其言其行感天动地、气壮山河。100年来,无论道路怎样艰难曲折,无论形势多么纷繁复杂,他们都始终坚持信仰、坚定信念、坚守忠诚,挺起民族的脊梁,竖起精神的丰碑。“革命理想高于天”,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上下求索、勇往直前。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今天,我们品读这些闪耀理想信念光芒的革命家书,就是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把伟大建党精神发扬光大!
制图:赵偲汝
- 2022-05-31秦岭故事的文学演绎
- 2022-05-27长篇小说《黄金团》:用文学讲述中国黄金部队鲜为人知的故事
- 2022-05-27艺术筑梦乡村振兴
- 2022-05-27为经典美学注入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