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诗词学起来
“云”端诗词学起来
线上读诗词、学朗诵、比创作……为提升数字文化产品供给水平,中国多地文化机构在互联网平台举办线上诗词相关活动,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线上诗词活动打破了时空界限,帮助更多人学习诗词经典,有利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视频产品精彩迭出
“读古诗,学朗诵,品家国情怀的同时也学习朗诵技巧,这个课程质量高、效果好,能真正学到干货,值得一看。”有网友看了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文旅海淀”微信公众号的“诵入人心——朗诵系列课程”后说。
如何搭好互联网的顺风车,让中国传统文化玩出新意?北京市延庆区图书馆近日上线趣味诗词小程序,人们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参加诗词互动答题。“小程序很有意思,诗词答题游戏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北京市民张女士说。
在各个视频平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诗词讲解课程“圈粉”年轻人,带起“云上诗词热”。有专家认为,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应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戴老师说苏东坡‘又幽默又豁达又善良’,通过他绘声绘色的生动讲解,苏东坡一下子就变得鲜活有趣起来”“看老师讲苏东坡的视频,感觉升华了对人生的理解,从中受益良多,苏东坡写的‘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令人感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发布的苏东坡相关讲解视频,引来网友纷纷留言。
“近年来,一些新的文化生活方式兴起,线上诗词相关活动就是其中的典型。”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盖琪接受本报采访时说,诗词在网络平台传播,可以提供丰厚的精神食粮,也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互动。
网络比试各显神通
“‘诗意深圳·少年爱诗词’深圳少年儿童诗词大赛”日前在线上火热开赛,吸引不少诗词爱好者参加。据悉,该赛包含儿童古典诗词背诵大赛、少年诗词脱口秀两部分内容,旨在引导青少年领略古典诗词之美。
为引导人们探索诗词中的科学奥秘,由江苏省科协、江苏省文明办主办的第三届“诗词里的科学”网络挑战赛日前开赛。比赛分为知识挑战赛和诗词创作赛两个环节,鼓励人们围绕航空航天、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主题,独立创作诗歌作品。
北京市陶然亭公园近日面向全国诗词爱好者征集200余篇的诗词作品,并在线上平台展示获奖作品,邀请专家评委对获奖作品进行点评,让更多喜爱诗词的网友赏鉴。
“线上参赛形式新颖、快捷、直观,而且传播面广。网络兴起,加快了诗歌的传播速度,起到极大的传播和推广作用。”曾参加线上诗歌创作比赛的杨先生说。
首都师范大学创意产业与传媒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慧接受本报采访时说,目前看到的在线诗词活动还相对比较分散,如果诗词的传播与汉服、古乐等元素融合,会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华侨华人解思乡情
吟诗作赋的风尚借助互联网传播,给海外的中华传统文化热潮再添一把火。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侨联近日组织开展朗诵古诗词等线上活动,通过视频连线马来西亚、泰国、南非等国的100多名海外侨胞。参与者共同朗诵古诗词,在传统诗词中寻找文化记忆。“通过本次线上活动,传递海内外侨胞浓郁的亲情友情,也传递出悠远绵长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古田县侨联负责人说。
来自广西的“70后”阿保在澳大利亚担任中文教师,他创作了多首古诗歌曲,带着学生参加演出,并把演出视频发布到社交网站,引来网友关注。“我创作古诗歌曲教孩子们唱,他们对中国文化感到很亲近。”
新西兰中华青年联合会会长孙朕邦说,他身边的不少华侨华人朋友都在网络上收看了《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并点赞这样的节目,认为给海内外观众带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杨慧说,从《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的热播以及戴建业等讲授诗词的学者成为“网红”,可以看出人们对诗词的喜爱。这当中既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也有对古典文学本身的欣赏。防疫期间,许多人上网时间增长,通过网络接触诗词成为上网时的一个新选项,而诗词的美、文学的力量也能给海内外华人带来心灵慰藉。(李雪钦)
- 2022-06-20当下,我们需要怎样的儿童绘本
- 2022-06-16“沁芳”是曹雪芹布下的总关节
- 2022-06-16翻开绘本,“听见”世界
- 2022-06-16梁令娴与《艺蘅馆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