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聆听书香

《唐诗三百年》:我们今天应该怎么读唐诗?

22-07-15 09:51 来源:华西都市报 编辑:张兰琴

  《唐诗三百年》:我们今天应该怎么读唐诗?

  《唐诗三百年》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当代讲习唐诗者众,但深有会心者不多,通过唐诗而会通一个时代者则更少。

  不少人赏析唐诗,常见的做法是把诗歌中的某种精神抽象出来,比如李白诗中表现出来战胜困难的精神,然后让大家从诗中找到学习的力量,或者单独抽出来某个词进行赏析。又或者按照古代评点派的做法,多从感性上去理解一首诗,用自己的体会和感情去分析作品。

  作为现代读者,我们不仅需要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好在什么地方,还需要知道诗人是怎么写的,运用了什么技巧完成,这样才能更深入理解他的世界,继承古代学、古代文化的精华。

  读诗既要读人也要论世

  古典文学资深专家、中山大学中文系黄天骥教授,半个多世纪专研古典文学,博考经籍,覃思神会,多有独见。应出版方之邀,他将自己分析唐诗的心得融汇成书《唐诗三百年:诗人及其诗歌创作》,2022年3月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黄天骥在书中详细解读了唐代32位诗人的35首代表性作品,自初唐到晚唐,从诗歌察人生进而观世变,接续呈现有唐一代诗歌基本风貌、唐代诗人心灵风貌、唐代国家盛衰侧记。

  明代李攀龙的《唐诗选》秉承“诗必盛唐”的原则,轻视中晚唐的诗歌,《唐诗三百年》中,一共讲了35首诗,中晚唐的诗歌占了16首,其篇幅占比之大,足以看出作者对中晚唐诗歌的重视,以及对诗歌发展脉络的把握。尽管只选取了35首诗歌,但顾及时间跨度,构成了一种时空的张力,把有唐一代各个阶段的精华尽数呈现。

  怎么读唐诗?《唐诗三百年》的副标题是“诗人及其诗歌创作”。先说诗人。探讨诗人之用心,既要知人,讲诗人一时之用心,也要论世,讲诗歌写作的情境,甚至其时代背景,还要讲诗歌及其体式发展的历史,这样才能把诗人创作之用心及诗篇杰出之所以然讲深讲透。黄天骥在《说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文中提到,历代所用“猿啼”意象皆为悲苦之声,为什么在李白诗中来了个大逆转?这完全是李白异常的心境投射:他行到此处突然遇赦了——此前他是“世人皆欲杀”(杜甫语)之人,现在他遇赦了,是令人狂喜的事,但高傲的李白却不肯正面表露。如此,全诗纯以景语写之,表面轻快之下,实寓万钧心力,故能惊风雨、泣鬼神,力压三唐。

  用现代艺术形式分析唐诗

  怎么读唐诗?再说创作。黄天骥在《唐诗三百年》中用现代人熟悉的艺术形式来分析唐诗的描写及其结体特征。比如认为“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是摄影技巧里的特写,“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则是全景。又将“月落乌啼霜满天”比喻成电影镜头里的蒙太奇;“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是空镜头;“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是传统戏曲里的“过门”;“匣里金刀血未干”是休止符;“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移调,等等。

  黄天骥1935年出生于广州,1956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兼任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长、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古代戏曲,同时从事古代文学史的教研工作。黄天骥诗词曲的教学,几十年来在青年学生中深受欢迎。此前他出版的《情解西厢:〈西厢记〉创作论》《意趣神色:〈牡丹亭〉创作论》,备受学界赞誉。他常说自己是“带着诗词的眼光去研究戏曲,又带着戏曲的眼光去研究诗词”,于诗词与音乐的关系亦然。这些手法眼界在黄先生都属本色与当行。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