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做伴故事多
有书做伴故事多
□查理森
不敢自诩为“读书人”,但算一个“读书的人”应该还是够格的。漫漫人生路,书始终是一位不离不弃的亲密伙伴。幼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读物,所谓“读书”也顶多是看图识字的活页画片;从小学开始,课本之外,连环画(小人书)占据了大量的阅读时间;再大一点,就要找些以字为主的“大书”来看了。我的少年时代受多种条件限制,读书也不是随心所欲的。书原本就不多,买书,经济条件也不允许,只好和小伙伴、同学借来借去,为一本书交朋友、为一本书闹意见甚至朋友反目的事都曾有过。套用一句俗话:“亲也因书,仇也因书”。
书不多,就不需要专用“场地”来安置它们,仅有的几本随意地立在桌子上,用铁制的书夹两边一夹,显眼又方便。上到小学五年级时,好歹积攒了几十本小人书和几本(套)革命回忆录之类的书,就找了个小木箱装起来。乡下一个亲戚来串门,我们就抓他当了一回“劳工”,给每本书都编了号,写上了我的名字,并登记造册,规范了藏书程序,摸清了家底,也不担心日后别人借去不还了。
那时我家住在县城西门口,街坊邻居中能工巧匠不少,也影响带动了一批年轻人总爱动手做个小东小西,用竹子做书架就是其中一项。
家乡地处皖南山区,漫山遍野,翠竹成林,正好给书架的打造提供了天然丰富的原材料。竹子一多就不值钱,也使书架的制作成本降到了最低。而最大的成本,其实就是聪明才智和动手能力。
这种竹制书架多为一米二三的宽度,高不到两米,进深一尺有余,可以前后立起两本书,根据个人需要,做成五至六层不等。细心的人还会在不同部位用不同的竹子做出花样,营造点艺术范儿。比如:四根立柱选用紫竹,颜色显眼,竹节也比较长,看起来很是清秀。有人耐心地削出几十根细杆,一根根插入框架,形成透气而富有节奏的背板;有人则选较阔大的竹片做背衬,整体显得端庄厚重。
做好的书架,散发出翠竹的清香,竹香、书香淡淡地飘散,让室内有了别致的氛围。我对此只有羡慕的份儿。因为一是书不多用不着专门立个书架;二是有自知之明,自己没那个手艺。
去四川读大学,第一次过集体生活,8个小伙子一间寝室,两张大长方桌,每人占据一块桌面及抽屉。至今我都没想明白,是谁设计的那种书桌?笨重憨蛮且不说,单是那抽屉就让人哭笑不得,竟然是一个平扁状的空间,一本书在里面立不起来,只能让书躺进躺出,所以常常为找一本书弄得火冒三丈要骂“龟儿子”!
一年级还好,书不多,桌上、抽屉里勉强还塞得下。二年级起,书渐渐多了,仅靠桌面、抽屉已不够用,便把一些当期的课本及学辅书籍请到枕边,以便唾手可得。可是那张上下铺格局的床,宽度原本也就只有一米多点,空间已然不富余,一旁再放些书,人睡觉的空间就更小了。多年后到中南海参观,看到游泳池边毛主席的那张摆了半边书籍的阔大的木床,对领袖充满敬意的同时,心中竟也生出念头:我能不能也打张这样的床呢?
从大二开始,也不知是谁带的头,同学开始在床上安装“书架”。其实就是用一块长木板横架于床头、床尾,形成一道桥梁,将书一本本码在上面,整齐美观又实用,更关键的是大大节省了床上的空间。
这简直就是一个看似不起眼却意义重大的发明创造。但是,到哪儿才能弄到木板呢?一时找不到门路,干脆在校园里撅了几根较粗的梧桐树枝捆到一起,勉强架到床上。书不多时还可以将就着发挥点作用,可书一多,那几根树枝就承受不住了,中间一塌下,两头就翘了起来,怪模怪样的,没法再用。那段时间,大家伙儿为找块合适的木板,眼睛都变成了探照灯!几个室友把后校门边那间由竹帘、木板搭建的简易工棚拆了的心思动了不止一次,最终还是没有下得去手。
天无绝人之路!又可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某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下自习从教室回寝室的路上,途经即将竣工的学校第二浴室工地,清清楚楚地看见新建的二层小楼前随意地堆放着几十块搭脚手架的长条木板,细一打量,就觉得无论是长度还是宽度,都像是为我们想要的床头书架所定制!于是,我壮起胆子干了件顺手牵羊的事,快速地从那堆木板中抽出一块,来不及细看,扛上肩膀,连走带跑地回到寝室。当原先沾在木板上面的水泥块、烂树叶、土疙瘩被我清除干净之后再看,委实就是一块最适合放在我的床头为我承担托举书籍之用的不二材料!此后的近3年时间里,这块木板承载着越来越多的书,与我同眠同醒,完成了学业。直到毕业,我才依依不舍地和它告了别,郑重地把它传给了一位师弟。
大学毕业分配到龙子湖畔的一所高校工作。报到第一天领到的生活和工作用品中,就有一个高约一米五、宽约一米的木质书架,搬进宿舍,正好搁在写字台和单人床之间。虽然简陋了些,但让随身的书籍有了正规的安身之所,我心里还是有几分欣然。接下来的几年里,床上桌上小书架上,书由以前一本挨一本整齐队列,变为一本本叠加成堆如山。和一些同龄教职员在一起闲聊,发现这是大伙儿共同的烦恼!于是,我们推选了几个代表,找到校领导痛陈书籍没有安身之所的不利,并表示:我们可以忍受住两人一间的集体宿舍,但必须给我们的书籍一个安稳的空间。书既是我们工作、学习的武器,更是我们人生的支柱。如果书没有了,我们这帮人就等于没有了一切,还谈何为国家作贡献?怎么做到教书育人?
心想事成!没多久,校方就很爽快地给我们每人配发了一个高近两米、宽一米五左右的无门书柜,不仅结实,而且有较大的空间,与原先配发的那个,一小一大,基本上满足了需求。
这之后,工作变动,由南到北,成家买房,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书在家里的位置也越来越稳固,书所占据的空间也越来越大。活动书柜、连体书橱、开放式书架,从单位到家里,都是家具中的“战斗机”。可是,无论书柜书橱书架如何增加,却永远跟不上书籍来临的步伐。于是,前年书橱满了,去年书柜满了,今年书架又满了,此种态势成了一个尴尬的不断呈现的事实。书上了床,上了餐桌,上了窗台。虽然至今也没能打造一张我在中南海所见的那张大床,书却靠着书柜一本本摞在了床头,强行占据了床头的五分之一空间,以至于每晚入睡前我都担心枕头边的这座小山会突然坍塌……
在没有获得“房产自由”的前提下,要缓和居住空间与书籍不匹配这一对矛盾,别无选择的选择就是反复翻阅挑拣,按照“必须留、留不留两可、应当淘汰”的自定原则,时常对家里的书籍做一次减法。这无疑也是一个内心痛苦、感情受煎熬的过程。
相信每一个读书的人都会有一些和书有关的故事,这其中,有甜蜜、有烦恼、有喜悦、有忧愁。而在我看来,有书为伴,日子就阳光灿烂,温暖而充满希望;一个热爱书籍、善待书籍的人,就应当算是一个进取、豁达,不畏困难和挫折的勇者、智者。
- 2022-08-03《长征:红星闪闪照我心》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
- 2022-08-03《香港志》首册英文版出版 向世界讲述香港故事
- 2022-08-03“金种子”藏在秦川渭水间
- 2022-08-03中国作协启动两大文学计划 助推新时代文学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