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精酿了内容 ——《世说新语别裁详解》出炉记
光阴精酿了内容
——《世说新语别裁详解》出炉记
□李淑云
《世说新语别裁详解》的作者董上德是我大学时的老师,董老师给我们上过两门专业课,《古代小说》和《明清文学史》。但上学的时候,我几乎没有单独和董老师说过话,董老师应该对我也没有印象。作为《世说新语别裁详解》的责任编辑之一,谈到该书的出版,还要从上一本书说起。
创新编选思路
2018年12月,我编辑出版了一本《讲给孩子的唐宋诗》,被评为2019年度“文轩好书”。《讲给孩子的唐宋诗》的作者谢韩是我的大学同学。书出版后,我就自然而然想到寄给董老师。董老师收到书后,觉得小书做得比较精致,提出可以给我《讲给孩子的世说新语》书稿。很快,董老师发来了书稿大纲,时为2019年3月10日。
我把样章也发给了同学、同事看,分别与他们交换阅读感受。大家觉得译文是很不错的,但好像缺乏一些特色,以及普遍觉得阅读起来,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我把这些感受也如实反馈给董老师。
董老师动手写作的时候,也觉得很难。一部《世说新语》有36个门类,零零碎碎,松松散散,人物名字也很乱,有时用名,有时用字,有时用职官名,有时用小名,诸如此类,眼花缭乱。如何编写,董老师也颇为犯难。董老师想过几套方案,但想来想去,总不满意,常常摆在面前的最要命的问题是:这适合孩子读吗?
就这样,中途折腾了几个方案都搁置,直到10个月后,即2020年1月15日,董老师发来了新的方案和目录。新方案的核心是:《世说新语》是一部以“名士”为中心的“故事集成”。考虑到《世说新语》原著分类繁多,人物故事散落在不同的门类之中,读者阅读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董老师采用以人物为中心的编选思路,将某个人物的故事“归并”起来,读者可以集中注意力来阅读,便于理解人物的行事作风、语言风采和个性特征。这一编选方式,可谓首创,目前尚无先例。这个框架,我们双方都非常满意,很快就确定下来。这个基本就是后来成书的框架。由此,图书的读者定位也发生了转换,从之前的“孩子”(小学高段到初中),变为成人(图书出版后,经一线初高中语文老师及教研员鉴定,此书也适合初高中学生)。书名自然也跟着变了,从原定的《讲给孩子的世说新语》变为《世说新语别裁详解》。几个月后,我才从董老师的后记中得知,原来董老师在学校讲授《世说新语导读》时,也是以人物为框架讲解。
确定了框架后,接下来的写作就势如破竹了。董老师每写完一章,就发一章给我。读第一章我以前不熟悉的“正始名士”,也比较轻松,当故事看。到第二章“竹林七贤”时,就能品出几分滋味了。为了弥补对魏晋这一时代的知识空白,我赶紧下单了几本相关图书,比如田余庆的《东晋门阀政治》、仇鹿鸣的《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骆玉明的《世说新语精读》等。一边断断续续地读书,一边慢慢看稿子。
读董老师的书稿,我就像追连载。越到后面,就越觉得像看历史剧。这个过程,董老师写得很愉快,我也看得很愉快。2020年8月,董老师终于把书稿写完。
那段时间,我在上海参加书展,顺便和在《文汇报》当记者的师姐谈到了董老师的《世说新语别裁详解》,正头疼哪里去找插图。在师姐热心地帮助下,认识了上海画家丁小方,他刚好举办了《世说新语》画作的艺术特展。和丁小方的交流很顺利,而他的画作,确实让图书增色不少。
图书形态获认可
《世说新语别裁详解》由我和同事朱雯馨共同责编。董老师写作时,《世说新语》的原文及标点主要依据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而有所订正。我们在编辑过程中,核对原文、人名地名主要参照《世说新语笺疏》,朱碧莲、沈海波的《世说新语》和《辞海》。其中,朱雯馨承担了大多数的核对工作。
浏览电子文档和审稿,心态有很大的不同。浏览时如看小说,很畅快;审稿则需要很严谨,处处查证。例如,书里写到王戎的父亲名王浑,而王济的父亲也叫王浑,但查《辞海》,王戎和王济的籍贯是不一样的。再结合书稿中的内容,推测出二人应该是同名。于是我向董老师提出,为本书做个家谱,这个建议得到董老师认可,董老师发了不少的参考资料给我。图书附录的魏晋帝系简表和王谢世系简表,便于读者了解其中的人物关系。
这本书印出来后,图书形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封面设计张科为这本书前前后后做了十几稿。基本分为具体型和抽象型两种。具体型的图尝试用过丁小方画的《竹林七贤》图,抽象型的用流觞曲水、清谈、竹林等意向。最后,外封选用了丁小方先生画的《兰亭集序》局部画作,进行了处理;内封则用了线条构成的极简的流觞曲水意向。为了打造图书的质感,这本书的材质工艺几乎是“不惜工本”,外封绮绫白绢衣,很有绢的质感,内文采用了纯质纸,全彩印刷,精装锁线。尽量让图书形式和内容相得益彰。
在写《世说新语别裁详解》这本书之前,董老师已经在中山大学中文系开设了10余年《世说新语别裁导读》。从第一版大纲到最后成书,历时超过了3年,光阴精酿了内容。
(作者系四川人民出版社文教出版中心主任)
- 2022-08-03《天工苏作》:古韵匠心成就江南艺术
- 2022-08-02中华文化“两创”工作的新收获——评《德本体——德道论》
- 2022-08-02岁月留白处——写在《大春秋》之前
- 2022-08-01岁月留白处——写在《大春秋》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