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世秦直道 常走焕常新
遗世秦直道 常走焕常新
彰显中国古代高超交通技术
秦直道,俗称“皇上路”,以陕西咸阳为中心,横穿甘肃,直达内蒙古,辐射全国,如镶嵌在秦文化皇冠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抵御北方匈奴、方便全国陆路交通,命大将军蒙恬率30万大军修筑了秦直道。据《史记·蒙恬列传》记载:“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从陕西省淳化县西北方向出发,沿子午岭北行,穿越甘肃省正宁、合水、华池等县,直达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南,全长1800里,浩大的工程使秦直道成为秦代仅次于长城的重要军事工程,享有“千古第一道”的美誉。
作为世界公认的最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的修建彰显了中国古代高超的交通技术和辉煌的科学智慧,设计者巧妙利用了陕甘交界处的子午岭,以及陕北、陇东及内蒙古南部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形地貌,建成了中国古代唯一沿山脊和高地选线的国家交通大道,最宽处60米,一般亦有20米。《汉书》中称:“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其精确的测量定位,选线的科学合理以及工程的艰巨、规模的宏伟、筑路技术的娴熟应用等,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
秦直道覆盖地域从“丝绸之路”起点陕西,经向西开放的“桥头堡”甘肃,达祖国的“北大门”内蒙古。如今,这3个省份不仅是“一带一路”的交通物流枢纽,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地缘重地。秦王朝重视国防交通建设,秦直道巩固了国家统一,对后世地缘政治、军事国防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协同保护利用秦直道遗址
秦直道自秦汉一直到明代都是畅达通途,至清代时许多路段才逐渐废弃。甘肃作为秦直道形胜最要害的中间地段,近年来对分布在庆阳市全长311.16公里的秦直道开展了详细调查研究,发现秦直道部分路段现今仍在使用。
千里秦直道,承载着李广、卫青等历代名将北征的烽火岁月;记录着昭君出塞、蔡文姬归汉等历史年轮;承载着炎黄子孙的民族记忆。秦直道沿线两侧遗存有历代的城堡、石窟、佛塔、长城墩、造像碑等丰富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桥梁纽带,具有十分珍贵的人文艺术价值。
到了革命战争年代,沉寂多年的秦直道上响起了直罗镇战役的枪声,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的陕甘红军,顺着子午岭秦直道南下一路奔袭旬邑的红色故事传颂至今。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巩固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奠定基础。
2006年和2013年,秦直道遗址、秦直道起点遗址和秦直道陕西延安段、甘肃庆阳段、内蒙古东胜段,分别被列为第六批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21年11月共同写入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最近颁布的《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中也进一步指出,要“加强秦直道等交通遗迹的保护,推动交通遗迹等专题研究。”等。
目前,由于秦直道遗址在甘肃、陕西、内蒙古3省份沿线表现形式和保存状况不一,各地人文、社会景观又存在差别,秦直道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存在缺乏一致性、协同性、科学性等诸多问题。
以史为鉴,下一步秦直道保护利用工作需站在更高层面进行研究挖掘,开展保护利用;围绕推进城镇化与历史文物保护利用,拓宽发展路径;结合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和黄河文化,合力展示传播。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族担当,深入挖掘秦直道文物蕴含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后人,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文/甘肃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副主任 沈兴国)
《中国交通报》(2022年08月16日 第7792期)
秦直道上的秦扶苏墓。资料片
塞外游牧风光。资料片
骊山日落。资料片
踏访秦直道
甘肃 调令关森林公园
现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因位于子午岭主峰秦直道雄关——调令关而得名。公园由调令关、中湾、高凤坡、西牛庄4大景区组成,还有秦代重要军事通道——秦直道遗迹。2000多年后的秦直道虽然久经风霜、沧海桑田,但遗址依然清晰可见。秦直道在庆阳市境内有约300里,正宁县境内由菜头湾至艾蒿店长约80里。
陕西 张家湾镇杨家湾村
“千里秦直道,最美在富县”,著名的秦直道遗址车路粱段就位于张家湾镇杨家湾村。秦直道是历史和自然给予张家湾镇的一块发展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近年来,张家湾镇深度挖掘秦直道资源,策划了骑游、露营、徒步线路,在秦直道上修建了栈道、补给点等,焕发文旅新生。
内蒙古 大秦直道文化旅游景区
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秦汉边塞文化和匈奴故地文化为特色,“一道、两楼、三区”为整体布局。一道为模拟秦直道,复制了烽、障、亭、台军事设施和条、铺、驿站交通节点;两楼为甘泉宫和九原郡城楼;三区为秦汉边塞文化区、匈奴故地文化区、直道演艺广场区。一派自然辽阔、江山苍茫的北国风光尽在眼前。
- 2022-06-02老宅在消逝(散文)
- 2022-09-02丰子恺散文集《简单甚好》传递快乐人生哲学
- 2022-09-05走读阳关
- 2022-09-05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