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步入转型升级新阶段
网络文学步入转型升级新阶段
“网络作家胸怀‘国之大者’,关注现实、书写现实、反映新时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显著增强。”这是不久前于郑州召开的全国网络文学工作会议上,与会嘉宾最深切的一个感受。经过20余年发展,网络文学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主流化、精品化进程势不可挡。回顾过去一年,中国作协发布《2021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下称“《蓝皮书》”),从作家创作、组织建设、理论评论、行业发展、海外传播5方面,为廓清网络文学发展格局、解析网络作家创作态势提供了指南。
现实题材创作进一步深化
遇到少年溺水、老人重病、孕妇早产的危急情况,遭遇车祸受伤、雪灾受困的险情,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及时拨打120。在网络作家麦苏的小说《生命之巅》中,这样惊心动魄的场景层出不穷,因为作品的主人公正是一群医疗救护队员。他们以守卫人民生命安全为己任,用自己过硬的心理素质、专业的救援手段和高超的医疗技术,让求助者转危为安;而他们的辛酸苦辣、委屈快乐也被作者用充满“网感”的语言讲述出来。
“《生命之巅》是我2021年4月到10月在咪咕阅读网站上连载的一部小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广大医护工作者无疑是战士、是英雄、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我希望展现医护工作者的工作常态,表现他们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于是一部描写120医疗救护的小说应运而生。”麦苏说。
像麦苏一样的网络作家还有很多。匪迦曾从事航空航天工作,他创作的《北斗星辰》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发为主线,彰显当代科研工作者炽热的科技报国情怀。
“在读过一些网络小说后,我特别想用这种新鲜的文学形式,把自己从事航空航天工作的故事讲述给读者。说到底,是国家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给我提供了最鲜活的素材。”匪迦说,“开始写作后,我对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有了新思考。比如借鉴较为成熟的其他题材的人物成长模式、故事结构,塑造人物形象。又如在与读者互动中,我认识到生活感、流行词语、凝练直白的表述等对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的重要性。”
回顾2021年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反映建党百年风雨历程的《百年沧桑华兴村》,记录福州三坊七巷城市改造的《情暖三坊七巷》,展现国企改革者担当作为的《何日请长缨》,讲述普通创业者艰辛打拼历程的《三万里河东入海》《奔腾年代——向南向北》,塑造退伍老兵、乡村教师、动物保护志愿者形象的《老战士》《山人行》《守鹤人》,一众佳作,层出不穷。《蓝皮书》显示,2021年全国主要文学网站新增现实题材作品27万余部,同比增长27%,现实题材作品存量超过130万部。“90后”成为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主力,占比近五成。在题材细分上,改革开放、奋斗创业、科技创新、乡村教育、生活婚恋等都是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热衷表现的内容。
为进一步发挥引导创作的作用,中国作协2021年初首次发布了网络文学重点选题指南,时代先锋、强国梦、人民美好生活、科技创新与科幻、中华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受到网络作家关注。扶持的34项选题中有20多部现实题材作品,有效发挥了导向作用。
理论评论蓬勃发展
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在网络文学领域,尤其如此。2021年,中宣部等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网络文学界共同努力,激浊扬清推介好作品,深入探索文学规律,建立评论标准体系,在网络文学现场构筑起评论力量,推动创作高质量发展。
“经历20余年发展,学界已达成‘网络文学能够著史’的共识,标志着网络文学进入文学史场域。在现场的、读网文的、懂网文的研究者越来越多,大家深入开掘理论命题,取得的学术成果受到创作者关注、认可与重视,发挥了引导创作的作用。”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夏烈说。
过去一年,网络文学“起源”问题尤受关注,以1991年为起点的“网生起源说”、以1996年为起点的“论坛起源说”、以1998年为起点的“现象起源说”及“多起源说”等观点涌现,反映了网络文学史研究的活力和潜力。
网络文学的热度,召唤着研究者拓宽视野,拿出新的能够匹配文学现场的理论工具。“在研究方法上,跨学科研究日渐深入。由于网络文学自身的媒介属性,其与数字技术密切相关,研究者综合运用起各学科理论工具。比如社交媒体的兴起对网络文学文本、作者构思方式、平台和产业的影响等研究,往往会综合运用交叉学科研究方法。”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许苗苗表示。
回顾2020年网络文学研究,“现场感”是一个关键词,理论评论界及时总结网络文学发展现状,有力推动网络文学题材范畴、内容质量、思想内涵的丰富和提升。《2020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中国网络文学年鉴》《中国网络文学评论年选》等研究报告,从宏观上为研究者提供了选题灵感。
“在微观作品层面,评论家及时评介网络文学作品,对其艺术性、写作倾向、文化价值等问题提出建设性批评。大家也越来越希望用网络文学创作者看得懂、易于吸收的话语方式进行评论。此外,专家们还通过参与网络文学榜单、奖项评选,推敲打捞优秀作品、特色作品,通过广义的评论行为发挥引导创作的作用。”夏烈说。
在作品推优方面,中华文学基金会的“茅盾新人奖·网络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的年度网络文学榜单等,也都注重规范推介程序,正确处理商业利益和文艺价值、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反对唯数据论,抵制畸形审美,提高公信力。
网文出海规模不断扩大
2021年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规模突破30亿元,海外用户1.45亿人。截至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共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1万余部,网站订阅和阅读APP用户1亿多,覆盖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中国网络文学走向世界的铿锵步伐。
从早期的海外网友建立网站翻译玄幻、武侠类作品,到网络文学改编剧在东南亚热播,再到国内网络文学龙头企业搭建海外平台、打造本土化运营生态、吸引本土作者创作,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本土化传播体系已初步建立。
《蓝皮书》显示:实体书对外授权出版方面,晋江文学城已输出近3000部作品;IP改编出海方面,电视剧《司藤》获泰国播出平台冠军,电视剧《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发行至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平台搭建方面,掌阅国际版iReader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纵横海外平台TapRead注册用户达100万;本土作者培养方面,起点国际目前有11.5万海外作者,上线作品20万部。
“从对作品的自发翻译和阅读,到在线生产模式中使用母语创作,海外读者和作者对中国网络文学的接受,不仅是对网络文学这一文学形态的接受,更是对中国文化的欣赏,对生产机制中蕴含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认同和接受。而这背后,则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目光的强力吸引。”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桫椤说。
那么,究竟哪类群体会被中国网络文学吸引?《蓝皮书》通过调查发现,海外读者构成多元,学历层次较高,本科学历及以上达58.7%,女性居多。在关注点上,海外男频以幻想类小说为主,女频以言情小说为主,恐怖悬疑和科幻题材受欢迎程度也比较高。在题材内容方面,海外读者对中国功夫最感兴趣,对中国料理、中医的关注度次之,还有约20%-25%的读者关注中国传统文学和书法。
尽管中国网络文学还没有建立起系统化国际传播机制,但“网文出海”已成行业共识,各平台正加速布局。“相信随着从作者创作、筛选翻译、海外推广到落地分发的传播链条不断完善,反映新时代中国现实的作品逐渐增多,各平台间的统筹协调日益增强,中国网络文学在不同文化族群和圈层中拥有的‘破壁’能力会进一步彰显。”桫椤说。(记者 张鹏禹 张明瑟)
- 2022-08-11蓝皮书显示2021年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规模突破30亿元
- 2022-08-05探索网络文学出海精品化新路径
- 2022-08-02中国作协启动优秀网络文学作品联展
- 2022-07-202022京东图书年中榜发布 中国作家作品彰显文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