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陇原新书

《敦煌守望四十天》:从大众视角对敦煌文化进行传播

22-09-20 08:28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张兰琴

  《敦煌守望四十天》:从大众视角对敦煌文化进行传播

  《敦煌守望四十天》

  敦煌石窟艺术受限于自然条件,不可能永恒存在。壁画修复、数字化技术等都只是延缓消失的手段,更重要的是传播敦煌文化,只有每个人都亲近它、了解它,它才能“永远”存在。

  以日记形式记录敦煌经历

  9月11日,在美丽的苏州甪直古镇一家文化空间里,中华书局出版的《敦煌守望四十天》举行了新书发布会。《敦煌守望四十天》的作者蒋理,与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葛剑雄,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杨秀清,畅谈了他们各自的敦煌故事。

  杨秀清自1995年调入敦煌研究院工作至今,他目前负责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的工作。据他介绍,“敦煌文化守望者”是由敦煌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联合推出的全球志愿者派遣项目,目的是让更多人了解敦煌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该项目每年从全球千余名候选者中选出十人,前往敦煌接受培训和考核,成为莫高窟的正式讲解员,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讲解洞窟。目前该项目已进行了三期,每期十人,总共三十人,他们在敦煌进行了深度体验,蒋理就是第三期的“文化守望者”。这个计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效果之一就是有了蒋理这本《敦煌守望四十天》。

  在敦煌每天的学习结束后,蒋理以日记形式记录下经历和感悟而成书。该书配有140余幅图片,既有蒋理实地拍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又有敦煌研究院授权的窟内文物图片,还有历史感满满的老照片,带读者充分感受敦煌的历史与当下。

  书中充满温度和共情力

  2000年“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一系列活动就此拉开敦煌文化普及之旅。“其实真正能到敦煌的人并不是很多,对敦煌文化了解的人也不多,我们一直在思考敦煌文化的大众传播问题。隋唐时期起,敦煌石窟的大众文化层面兴起,与今天的我们发生了更多勾连。蒋理这本书,就是从大众视角,对敦煌文化进行传播,这种出版物其实今天并不多见。这本书提到,在敦煌石窟中见到了江南元素,这充分体现了文化交流的多元性,也体现了这本书的个人色彩和立体性。”杨秀清说。

  身为资深历史地理学者,葛剑雄第一次去敦煌是1979年,当时他是以历史学研究生的身份前往敦煌考察。他提到,不看大量的相关资料很难理解敦煌文化,现在不同了,有很多传播的便利可以让普通人接近敦煌。敦煌文化有很多来源,但都已经中国化,而且是在河西走廊那种文化氛围中产生的;很多内容表面看似宗教的,实际是世俗的;不光是世俗上层的,也包括下层,“人类文化交流的方式往往比我们想象的丰富。”葛剑雄说。

  对于《敦煌守望四十天》,葛剑雄赞不绝口的是书写中的情感性,让这本普及读物超越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充满温度和共情力。知识是公共的,情感则打上了私人烙印,正是这深情而不滥情的体悟让这本书显得与众不同,极富代入感和沉浸感。“重要的不是蒋理在敦煌守望的四十天,而是离开敦煌回到自己的生活后的四百天、四千天,是如何传播敦煌文化的。”葛剑雄称赞道。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中华书局供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