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聆听书香

文学大家的人生智慧

22-11-01 09:16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编辑:张兰琴

  人生一世,总有个追求,有个盼望,有个让自己珍视、让自己向往、让自己护卫、愿意为之活一遭,乃至愿意为之献身的东西,这就是价值了。 价值上确定而且充实的人,他们的一生也会是方向确定与内容充实的。

    ——摘自“人生三境”书系

  年轻人该怎样度过自己的青春岁月?用不同的心态去对待,青春就会有不同,人生也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在王蒙先生的“人生三境”书系(河北人民出版社)一书中,他以自己80余年的人生沉淀为依托,给了年轻人建议:对外《为自己创造不止一个世界》、对内为自己求得一份内心的安宁即《静是人生必备的定力》、最终收获一个值得回味的人生即《人生要有所珍视和眷恋》,展示了一代文学大家的人生态度和生活哲学。

    青春要有正确的追求。在王蒙先生的作品中,“青春”是反复被吟诵、被提及的关键词。王蒙先生认为青春有着共性,“对什么事爱瞎琢磨,对热情呼啦一下就上来了,过一会就又有迷惑、又有困惑。”王蒙先生表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追求,青春有很多渴望、幻想、困惑,但最关键的,要有正确的追求,选择对自己有利但不自私的道路,做“有所不为”的君子。对人生抱着负责的态度,是青春的浪漫和激情转变为有所成功和建树的保证。

    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一切。王蒙先生是个十分豁达的人,他在生活中历经成功和丰收,也历经磨难与挫折。王蒙先生出生、成长在北京,19岁开始创作第一部小说,之后去新疆生活了16年。他满怀希望、珍惜生活,期待“把我们生活经验这些最珍贵的东西锻造成文学的瑰宝”。正如他在《大境界与小乐趣》一文中所说:“大境界,就是说不争一日之短长,不计较鼻子底下那点得失,不在乎一时的被误解被攻击,赢得起也输得起,随大流得起也孤独得起孤立得起。无私至少是少私故少惧,胸有大志则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总是能在不同的境遇中看到光明、看到转机、看到希望、看到教益,叫作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是乐趣;买油条或者煮稀饭,磨豆浆或者煮牛奶,烤面包或者茶泡饭也是乐趣。”这是一种苦难后永不言败的激情、活力、情感、智慧。王蒙先生这种乐观的心理一直没有改变过,愿意尽量用一种积极的态度来解释周遭的一切。

    最好的老师是生活。王蒙先生认为:最好的老师是生活,最好的课堂是实践。他的文学思想来自多方面的生活经验,他的作品中,人间生活被掰开揉碎,词语被仔细摩挲,直到语言和故事水乳般交融。王蒙先生最善于用文字表达思想,那是他与读者私密的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读者可以获得愉悦而且舒适的心灵感应。经过他的描述,日常生活被简单的修辞美化了。他在《磨豆浆》中写道:“有了箩仍然磨不干净,滤不干净,每次出浆不多,出渣不少,物未尽其用,精华与糟粕不分,一起扔掉或者沤肥,有点对不起种豆打豆的农民兄弟。我也试着把豆渣吃过几次,呛得孩子直咳嗽。”平凡的生活凌乱无序,经过文学语言洗礼,生活日常被升华,赋予人精神,就像粗粝朴钝的铁经过打炼淬火,成为钢。

    永远热爱学习。王蒙先生曾说,如果任何人都给自己一个定义的话,我想我自己是一个学生。他在《人生的“第一智慧”与“第一本源”》中写道,学习是从始至终的,全天候的,是与生俱始、与生俱终的。他在《学习是我的骨头》中写道:学习是我的支撑,学习使我乐观,学习使我总是有所收获。在新疆的16年中,王蒙先生与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很快就学会了维吾尔语。他在57岁时接触电脑学用五笔打字,74岁时用了3个月时间学会俄语歌曲……如今80多岁依然保持着活力,时常用电脑写稿听歌,没事还上网查查英语单词,微信也玩得很溜。王蒙先生认为,“只要一辈子热爱学习,就永远有希望,永远青春万岁”。

  阅读“人生三境”书系,让年轻读者认识王蒙、读王蒙、学习王蒙,除了他身上渊博的知识、洞察生活的悟性、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外,最重要的是从他身上学习活着的意义和永不被生活打垮的勇气,以及对生活永远的眷恋和在逆境中生存的能力和心态。好书蕴含积极向上的引力,助你看清生活的本质后,继续热爱生活。王蒙先生的文学作品就具有这样的特质。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