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聆听书香

《中国人的大局观》:为有源头活水来

22-11-14 09:34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张兰琴

  《中国人的大局观》:穆涛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用流畅的语言,在常识层面与当代读者分享历史智慧,展示文化之美。

  作家穆涛从事历史散文写作多年,这本《中国人的大局观》是作者的最新成果。得益于多年系统研读,作者对先秦两汉历史多有心得,议论持正;散文笔法结实通透,具有常识常理的视角。展卷开合之间,读者置身经典建构的历史现场,汲取历史智慧,感受文明脉动。

  如果说每一种文明都有其密码,那么文史原典就是文明的“密码本”。作者不满足于此前探究的汉代,而是由此上溯先秦经典。收入本书的第一辑文字围绕《春秋》,第二辑围绕《尚书》和《诗经》,最后一辑追溯上古史,探源中华文明。作者从四象、四季、端午、二十四节气到天文历法等逐步深入,进而探究历史的春秋大义。

  作者走进经典,不为学术甚至也不全为写作,而是出于一个普通中国人对本民族历史的敬意和探寻。书中以“时间”主题开篇,从原始的计时工具“表”说起:“棍子被垂直竖立在地面上,立竿见影,‘光阴’被捕捉到了”。光阴是被一格一格计算的,于是就有了“时间”。作者结合字形字义、民风民俗来理解节气时令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认为古人对天地间自然现象的认知,在今天看来明显受到科学能力的限制,但其中包含的哲学思考也是颇具魅力的。由时间计量到节令历法,从天象观测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物切入,逐步贯通,令人顿生“原来如此”的通透感。走进经典,重新认识那些我们熟悉的历史文化——天地四时、家国天下,把零散的知识点连成一条线、汇成一张网,进而了解历史的源流、文化的逻辑,令人有所发现和领悟,温故而知新。

  叙事文学讲究见人见事见精神,历史散文也不例外。史海泛舟,作者念念不忘的还是“中国智慧”。分析“庖丁解牛”的故事,作者提出文章要写得“中肯”,把握规律之外,关键在磨砺的过程,“过程磨砺人,也涵养人”。谈到丝绸之路,作者引用中外文献分析其内涵,历数丝路带来的中外物产大流通;同时,“丝绸之路得以宽广和壮大,是接着地气的,和民生息息相关。”作者由汉代察举制谈及科举考试,认为科举制度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其进步意义: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有助于阶层流动;经典研读对官员是很好的知识和能力训练,有益于国家治理,而且推动形成了中国人重视读书的传统,从而为“书香中国”建设找到历史依据。

  作者擅长抓住关键细节,阐发历史文化内涵。通过《越绝书》“以玉为兵”的记载,作者指出这段材料既讲述古代兵器的演变历史,同时也包含着止戈为武的大国智慧。作者还通过对顾颉刚、钱穆、许顺湛等学者成果的引证,探及20世纪考古新成果对夏商周三代和五帝时代研究的补正和深化,由文入史,又由史触及考古,显示了作者打通文史哲的探索和努力。在“给力的细节”中,通过《史记》与《汉书》材料的比较互见,来看历史人物的几个侧面,可圈可点。这样正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案例很多,作者选择这些材料、评述这些史实着实走心,希望读者也用心品读,更希望读者通过阅读这些案例能够增长历史智慧。

  好文章都是有思想的,“如同植物的果实,成熟饱满才有价值”。作者努力践行自己的这一主张,在古典河流里感受水温,在历史之旅中思考沉淀,把文章格局从时空两个维度伸展开来。又用流畅的语言,在常识层面与当代读者分享历史智慧,展示文化之美。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的历史时空广袤无垠,希望作者的文史溯源之旅有更多新发现新成果,为文化自信自强作出新的贡献。(作者为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