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聆听书香

母爱是一门学问

22-11-23 09:24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编辑:张兰琴

  我读过许多关于母亲的著作,今年母亲节期间我还编辑出版了一本名为《母爱的学问:名家忆母亲》的小书。

  我选编的这本书收录了胡适、郭沫若、老舍、冰心、冯骥才、袁隆平、梁晓声、赵丽宏等回忆母亲的文章,我从教育的视角对每篇文章撰写了心得,把这本书作为礼物送给那些年轻的母亲。读完《叶珍: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我感觉到它与我以往读到的关于母亲的文字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叶珍》不是一本完整的传记文学,没有用报告文学的叙事方式讲述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而是用99篇短文,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勾勒出一位识字不多但很有智慧、远见和胸襟的母亲形象。

  其次,《叶珍》的作者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个家族,一个群体。全家总动员,老少齐上阵,25位作者年龄跨度之大、职业领域之多、居住区域之分散,是一般的著作中少有的。

  再次,《叶珍》的写作过程前后达18年之久,这是一个写作的马拉松,也是一次教育的持久战。难得的是,他们把写作的过程变成了教育的过程,年轻的后辈们在写作的过程之中,走进了前辈的生活、前辈的精神世界,了解了家族的历史,了解了家乡的变迁,了解了时代的发展。

  读完《叶珍》,让我对传统的中国家庭教育尤其是中国的农村母亲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对朱文泉将军的母亲有了新的认识,对朱文泉本人也有了新的认识。

  第一,叶珍是一位有着朴素而自觉的教育意识的母亲。书中的叶珍一生怀孕13次,生8人,存4人,虽然家境贫寒,但是坚持节衣缩食让孩子上学,特别是让女儿也努力完成学业。她积极支持女孩子读书,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这说明她对于教育改变命运有着朴素的认识,能够自觉地意识到教育的价值。

  第二,叶珍是一位有着智慧爱的优秀母亲。书的开篇《摘瓜花》,就是一个充满智慧爱的故事。朱文泉三四岁的时候,追小花猫到了番瓜地,看到好玩又好看的番瓜花,情不自禁地摘了好多。这可是未来的果实啊!被妈妈发现后虽然表情严厉地喝令他停止采摘的行为,但是并没有因此体罚责骂,她知道这是孩子的好奇心使然。于是,她耐心地告诉孩子:“这个不能摘,摘了就不结瓜了。番瓜是好东西,灾荒年能救人的命。”当天晚上,这些番瓜花成为全家人的盘中餐。

  第三,叶珍是一位注重品德教育的母亲。朱文泉的妹妹朱文俊回忆说,小时候她印象最深的就是“规矩”二字,一切生活都在规矩之中,这些规矩让他们学会了循规蹈矩、三思而行。书中有一个《砸饼砣》的故事,讲的是父母外出,让朱文泉看家。其间他与小伙伴玩砸饼砣的游戏,输掉了不少地瓜干。妈妈告诉他:“瓜干可以有坑,品性不能有坑。”这句话让朱文泉记了一辈子,“心灵,被妈妈擦亮”。

  第四,叶珍是一位以身作则、榜样示范的母亲。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孔子就主张“其身正,不令而行”。朱文泉在《拐磨》中讲到的妈妈带着他拐磨的故事,也让人印象深刻、心生感动。妈妈带着他拐磨中的坚持,让儿子学会了劳动谋生的技能,锻炼了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

  第五,叶珍是一位善于激励、正面教育的母亲。叶珍虽然没有学过心理学,但是她的教育方法是完全符合心理学原理的。印象最深的是《走到最前面》这篇文章。朱文泉回忆小时候和同学们在乡间小道边走边说时,妈妈挥手向他喊道:“小大子(文泉的乳名),朝前面走,走到最前面去!”“走到最前面”这句话,从此一直印在朱文泉的心中,也足足影响了他的一生。

  《叶珍》不仅仅是一本纪念父母、感恩母亲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母亲的教科书。母爱是一门学问,叶珍是一面镜子,值得所有的母亲学习。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