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吉尔迷雾》:重重迷雾之下的自我找寻
阅读提示
《丹吉尔迷雾》是西班牙作家克里斯蒂娜·洛佩斯·巴里奥的作品。“迷雾”是贯穿故事始终的概念——既是现实中阻碍前进的雾色,也是女主角弗洛拉生活中迷失方向的幻觉。在重重迷雾之下,是现代女性的身份认知迷茫:女性的生活应由什么构成?周围人的期许还是自我的向往?
《丹吉尔迷雾》是西班牙作家克里斯蒂娜·洛佩斯·巴里奥的作品。作者比较低调,在国内知名度较低。她本人是一名律师、兼职作家,有着一种特别的温柔和知性。这种温柔知性在《丹吉尔迷雾》(中央编译出版社2022年5月版)中也得以诠释。
《丹吉尔迷雾》采用双线叙事,2015年的女主角弗洛拉和1950年的女主角玛丽娜发生时空上的共鸣。“迷雾”是贯穿故事始终的概念——既是现实中阻碍前进的雾色,也是弗洛拉生活中迷失方向的幻觉。在重重迷雾之下,是现代女性的身份认知迷茫:女性的生活应由什么构成?周围人的期许还是自我的向往?
作为一种类推理小说,读者和女主角一起,随着剧情深入,寻找真相。阅读过程中,作者悄然将读者和主角置换,使读者有了和女主角一样的体认——从习惯的平庸生活中邂逅了虚构的冒险。
为寻找自我踏上旅途的女主角
故事起始于帅气的情人“保尔”留给女主角弗洛拉一本《丹吉尔迷雾》(和本书同名)之后,便从她生活中突然消失无踪。而当弗洛拉翻开书,惊讶地发现书中的男主角也叫“保尔”。书中离奇上演了和弗洛拉一样的经历:女主角玛丽娜和“保尔”相处后,保尔也在某天悄然消失,再无音讯。
也就是说,“保尔”又一次消失了。然而书里的故事发生在1967年,弗洛拉生活在2015年。两者相隔近50年。保尔要么是从书中穿越过来的虚构人物,要么是和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的角色一样被施与了不老法术。
为了找出事实的真相,弗洛拉只身前往充满迷雾的摩洛哥丹吉尔,找寻《丹吉尔迷雾》的作者。在残忍的真实和甜蜜的迷雾前,她将做出何种选择,故事又将走向何种结局?
弗洛拉因为读了一本小说,进而离开原有生活,义无反顾踏上寻找异国情人的旅行,这看似有些不可思议。但想起来,我与弗洛拉相同,天生有种自命不凡的感觉。
有时是某天通勤路上,在拥挤的地铁里,每天两个小时花在地铁上,忽然意识到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因此当看到弗洛拉抓住机会,毅然决然地离开,我也能在某种程度理解她。
想到这里,必须承认弗洛拉是一个幸运和有远见的女性。在脱离原先的生活前,她已经具备了独立的条件:有一份工作,有自己的存款,没有孩子,有好友的无条件支持。
弗洛拉以书中玛丽娜的故事为自己生活的指导。两人共生着相同的经历,因此弗洛拉认为玛丽娜接下来身上经历的磨难和幸福也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然而,未来并非如她预想中的那样……
生活有一个框架可以按部就班吗
弗洛拉很快遭遇了现实的第一次阻碍,在异国他乡,有人偷走了她所有的证件、财物以及宝贵的首饰。她开始动摇,不确定自己抛弃爱抱怨的丈夫和平庸且无聊的二人生活,只身前往异国寻找“真相”,是否正确?是否太冲动?
正像很多人面对困难的时候,渴望一个强大的外界力量可以依靠,给她自信一样。最终,弗洛拉选择遵循自己的内心,并按照《丹吉尔迷雾》的故事走向为自己的行为赋予合理性。
我本人在生活中是一个性格偏柔弱的人,常常在遭遇重大选择和困境时,陷入怀疑自我,进而胆怯,迟迟拖延。那个时候,我就下意识会希望寻求长辈的经验,寻找书本上的知识,寻找一种常规模式。
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里有一本《人间指南》杂志。有时候我想,要是世上真有这本杂志,而且每个人都有一本定制版的《人间指南》,该有多好。
正如学生时代,作业练习册后页会有几页“标准答案”。没错,就是那样。可靠、稳定,绝对不会出错。用一种做题的方式来完成生活中的一切。
究其原因,主要是恐惧一旦出错,不知道会面对什么样的境地。这种思维禁锢了自我的发展,生活也因此变得顽固保守。时常想自己有个壳该有多好,那样就能缩回壳中。
好像一直要做“对的事情”,确保生活顺利运行。正如当时的弗洛拉像个宗教徒一样,认定书中的故事对她生活具有启迪意义。
生活散碎,需要用一套范式把自己框住,这样生活不会散架。有时候,必须要欺骗自己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逃避在常规之外的真实生活。
追求生活与艺术不用考虑性别
“艺术不在模仿生活,而是生活在模仿艺术。”这取自王尔德《谎言的衰落》的名句,是故事前半段弗洛拉心灵的总结。
遭遇阻碍的时候,弗洛拉靠着对艺术浪漫的向往而坚持了下来。
弗洛拉在寻找自我的故事,就是卡夫卡的《变形记》续写。
她日复一日地生活工作,复制昨天分配给自己的角色,当生活出现了情人,她变成了逃离生活的甲虫。她经历了痛苦和梦境,没有溺于其中,于是摆脱甲虫的身份,再一步一步赢回自我。
这个过程值得赞扬。可是,一位已婚女性为了情人踏上异国旅途,不论在什么文化下都是禁题,无法被理解。她不得不用一个个谎言来掩藏自己的初衷,并借用一个虚假的身份给自己编造合理的理由。没有人能够理解真正的她。
女性总是带着被动、居家、贤惠的标签。当一个女性来一场追求自我的独自异国旅行时,周围的男性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担当起所谓“护花使者”的使命,给出他们认为的“安全”建议。似乎只要是危险,都将使女性万劫不复。我想,这一点恰恰是男性的自大。
“女性可以不受外界阻碍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话题恐怕在目前还是需要打引号的。我们需要让整体的外部环境再友好一些,少一些为“保护女性”而衍生出的“女生不可做”。
不用担心穿着喜欢的衣裳而被指指点点,不用为男性评价自己的容貌而焦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非是为了“都说女的不行我偏偏要做成这件事”去格外努力。追求想要的东西,而不用考虑性别。
终有一天,女性不需要幻想着艺术的浪漫生活来支撑自己生活的勇气。而是平等地欣赏美,坦诚地面对生命的难,接受身边人的爱,不用勉强去生活。
因为只有女性自己才知道什么是想过的生活。(阿剑)
- 2022-12-01读懂共同富裕
- 2022-11-23构建新时代科技创新全景版图
- 2022-11-23记录中国航天人追梦历程
- 2022-11-23母爱是一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