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封泥全集》亮相上海博物馆

《中国古代封泥全集》。 上海博物馆 供图
中新网上海12月14日电 (王笈)《中国古代封泥全集》新书发布会暨当代封泥研究学术座谈会13日在上海博物馆举行。全书收录国内外收藏机构保存的传世与考古发掘出土封泥1万多件,是目前为止资料最丰富、遗物年代跨度最长、编辑体系与学术信息较为周备的封泥学术整理项目。
封泥是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活动使用印章的遗迹,也与社会日常生活如影相随。古人对文书、物件的封缄转达施以封泥作为信用标志的历史,在中国延续了近千年之久。
清代道光初年,湮没于历史风雨中的封泥文字被偶然发现,与甲骨文、简牍一起成为近代新兴的学术研究领域。目前已发现战国至魏晋时期的官私印封泥约达3万件以上,其中保存着大量古代官制、行政地理、官印制度和秦汉封检形态以及古人姓氏的原始史料。
《中国古代封泥全集》全书共15册,是全面反映中国古代封泥发现整理和研究成果的综合性资料总成,并收录了100多年来封泥专业领域代表性研究论文的选辑。

“芥子须弥——上海博物馆藏封泥展”。 上海博物馆 供图
此书首次对所收录的全部古代封泥作出战国、秦、西汉、新莽、东汉、魏晋、南北朝及唐宋的断代鉴别,形成了一部古代封泥文字、形态演化全史;对大量残缺封泥作出文字推定,获得不少濒临灭失的信息;所收封泥标注出土地点、来源、著录和收藏信息,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比较完整的原始依据。
为了使更多公众认识和了解封泥,上海博物馆同时推出“芥子须弥——上海博物馆藏封泥展”,展出古代封泥、泥坯、封泥匣、铜印等文物,以千年遗珍和最新成果,使观众近距离触摸到一个深邃而幽远的历史空间。据透露,上博馆藏古代封泥达1400余件,素以数量丰富、时代序列齐全、品类形成系统、原始出土地覆盖面广为国内外文物界所重。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上博将着力以物证史,有责任也有义务将研究成果公共化,通过学术出版、展览展示、短视频拍摄等立体、多维的表现方式,让公众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像封泥这样能够承载国家形象和民族特质的馆藏文物,以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
- 2022-12-15云南楚雄生物多样性系列绘本新书发布 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 2022-12-15“三体宇宙”大幕开启 驶向黑暗森林还是星辰大海?
- 2022-12-13西北书城12月12日起恢复营业
- 2022-12-13兰州市10家书城线下复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