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品成红色少年小说《十三根金条》作品研讨会在福州举行

张品成红色少年小说《十三根金条》。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供图
中新网福州12月24日电(郑楚楚)第七届海峡儿童阅读论坛期间,张品成红色少年小说《十三根金条》作品研讨会在福州举行。

12月23日,张品成红色少年小说《十三根金条》作品研讨会在福州举行。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供图
《十三根金条》以原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背着金条乞讨数年,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党组织继续干革命,不动用分毫党的经费的感人故事为原型,以少年儿童的视角和语言,进行艺术再创作,是一部讴歌革命者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的红色少年小说力作。

《十三根金条》作者张品成发言。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供图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就《十三根金条》的选题意义、文学价值、写作特点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福建省作协二级调研员,一级文学创作刘志峰发言。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供图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黎隆武认为,《十三根金条》跳出了窠臼,对故事人物的塑造、对故事情节的铺陈演进都建立在对人性的深刻把握上。在作者笔下,国共两党人物少了些脸谱色调,多了些人性特征。作者将故事人物的命运演进得跌宕起伏。敌我双方主要人物的命运往往在千钧一发之际又峰回路转,读来让人荡气回肠,欲罢不能。

中共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副主任,福建省作协副主席钟兆云。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供图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儿童文学》原主编、儿童文学评论家徐德霞说,《十三根金条》是一部很成功的红色书写,是张品成继《最后的比分》后推出的又一部精品力作。这部作品从一个人、一个故事入手,热情讴歌了共产党人最纯正、最本真、最质朴、最高尚的道德品质——公私分明,塑造了有理想、有信念、有抱负的共产党人形象。
《福建文学》常务副主编、《海峡文艺评论》主编、文学评论家石华鹏称,《十三根金条》是一部阅读体验感很舒适的儿童小说,流畅、紧张,张弛有度,叙事和虚构一切都恰到好处。作品人物塑造有突破,具备优秀小说应有的品质——一读再读,引人入胜。从故事的吸引力和叙述的美感来说,均属儿童文学之上品,是一部写出了红色革命故事诗性价值的小说。

《福建文学》常务副主编,《海峡文艺评论》主编,文学评论家石华鹏发言。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供图
东北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侯颖指出,张品成对红军故事反反复复书写了数十年,在对那一段影响中国命运和中国历史不断言说与书写的过程中,深得童真的天趣和文学的深味,成就了张品成文学创作的丰富个性与独特品质,也成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根金条》可以说是真正反映战争生活的小说,是讲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的小说。

研讨会现场。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供图
儿童文学作家、厦门文学院一级文学创作李秋沅认为,让小说穿上真实人物与事件的盔甲,犹如让小说家的想象力戴着枷锁跳舞。现实素材给予小说家创作灵感,而小说家必须从中汲取骨血,用想象力再造一个文字构筑的世界。《十三根金条》是成功的范例,作家成功地“消化”了具体的史料,提炼其中所需的元素,以想象为翼,构筑起细腻真实的小说空间,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作品兼具文学性与可读性。(完)
- 2022-12-15《平凡的世界》不平凡
- 2022-12-02对未知保持敬畏——读《三体》有感
- 2022-11-18“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读郭沫若散文《白鹭》有感
- 2022-09-15读鲁迅重新成为我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