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梅城
图为梅城二乔公园。潜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皖西南重镇梅城,是安徽省潜山市府所在地。我是潜山人,梅城自是我家乡。许多时候,人不在梅城,心却在梅城。
我老家在梅城往北十五公里处的黄土岭村。在我早年记忆里,梅城叫南乡。祖母去梅城走亲戚,说是去南乡。上学后,我才知道南乡原来就是梅城。
当年,生活在农村的我渴望进城,梅城曾是我十分向往之地。我小学和初中是在村校读的,1979年,我来到潜山师范学校读书。遗憾的是,那时潜山师范学校不在县城,是在梅城西北潜水上游十多公里外,一个名叫白水湾的山沟里。黄土岭,白水湾,梅城,差不多连成一个三角形。读师范三年,出行基本靠两条腿走路。我常舍近求远,绕道梅城,多走三角形的一条边。原因很简单,想去梅城走走。
兜兜转转,十二年后我终于如愿以偿,调到梅城工作,在梅城安家落户。
我在梅城住了五年。时间虽然不长,但梅城还是给我留下极深印象。走出梅城后的二十多年,我时常想,梅城究竟有何魅力,让我一直挂念?关于这座小城独特的品性,我一直梳理它关乎“梅”的种种元素。
相传自古以来,此地人爱植梅花。寒冬腊月,城里城外,红梅傲雪,暗香袭人。2018年,潜山撤县建市,2021年立梅花为市花。在梅城,城市公园、路边绿化带,随处可见梅花倩影。“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一座以“梅”为名的城市里,我相信梅花的坚强、梅花的高洁一定是这座城的追求。作为一个梅城人,我希望自己身上,始终保持一股梅的气息。
老梅城是一座建在河滩上的古镇,东西二面,皖水和潜水两条大河流经,在城东南方向会合后,便有一个更显地域色彩的名字——皖河。被河水包围的梅城,从前夏季防汛压力非常大。河水水位上来,城内的水难以外排,内涝是常事。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在梅城工作,住单位宿舍大院,院墙外便是梅河。梅河自梅城西北彰法山下蜿蜒东流,在梅城东南角注入皖水。梅河平时少水,但到汛期,四面八方的水归集到这里,水量太大,只好朝两岸溢出。
如今梅城人对梅河进行综合治理,疏浚河道,控制污水排放。两岸种草植树养花,打造成水清岸绿、鸟语花香的湿地公园。这里已成为一条穿城而过的美丽景观带。
我对梅城的雨感受颇深。梅城雨多,与城西北的天柱山有关。天柱山又名万涧山,海拔一千四百八十多米。一座山,就是一座大水库。天柱山的水,目之所见,清亮亮的山泉水,自山上分流万道溪涧,浇灌山下万顷良田。山高林茂,水汽挥发,升空成云,降落为雨。
梅城的雨,说来就来。明明丽日当空,突然飘来一片云,便开始下雨。雨说去就去,干净利落。雨住天明,阳光照在湿漉漉的街道上,金光四射。住在梅城,易见彩虹,易入“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意境。我总觉得,梅城似雨城。梅城的梅雨季很长,一年四季,三个季节都像梅雨季。
梅城是戏剧之乡,黄梅戏在这里发扬光大。游客到潜山,从天柱山上下来,会去梅城南门外十几公里处走走,那里有京剧鼻祖程长庚的故居。客人住在梅城,晚上可去剧场听一曲黄梅戏。
“呀子咿子嗬哦——呀子咿子哟哦——”从前的梅城人,在园里养花种菜,出力劳作时,很喜欢哼唱黄梅调。现在的梅城人,走在路上,骑着自行车,冷不防自顾自地飘出一句黄梅歌:“你是山野吹来的风——”梅城的大街小巷,氤氲着黄梅戏的韵味。
我从梅城走出去,先后落脚江南江北几个繁华城市,却还是时常想起家乡梅城,想起梅城的梅,那以梅为名的花,那以梅为名的河,那以梅为名的雨,那以梅为名的戏……
在我心目中,梅,是我对一座城的昵称。(王张应)
- 2023-01-06涵养城市的书香气质
- 2023-01-06带你走进节日里的中国——读《岁月欢: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四时欢》
- 2023-01-05美好片段里镌刻着中国人的团圆记忆
- 2023-01-04一骑绝尘 回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