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美文摘编

生命是条流淌的河

23-02-02 08:50 来源:酒泉日报 编辑:张兰琴

  缓缓地合上书,思绪久久不能平静。用了两天的时间听这位坐在额尔古纳河畔的老人讲故事,从清晨、正午、黄昏到半个月亮的夜空,用“一天”的时光去感受一个老人的一生,一个氏族近百年史诗般的旅程,震撼中夹杂着惋惜、欢笑之余眶满泪水、感动之间又有心酸、厚重中充满温情,小说中每一个人物的生离死别、爱恨情仇、民族信仰及现代文明城市对原始生态的剥离,都能牵动起我微妙的情感。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的一部长篇小说,文中90岁的“我”是东北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的妻子,以这位鲐背之年老人的独有经历,讲述了这个氏族百年的沧桑历史和动荡变迁,为我们展开了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个民族由盛而衰,随着人类文明进程而消亡的斑斓画卷。画面原始生动、充满神秘,让人沉浸在那些波澜起伏的岁月里,因一系列的因果应验而心存敬畏,为了那些消逝的人和驯鹿又生起悲悯之心。

  与驯鹿为伴的鄂温克族人,他们在深山密林里随驯鹿逐食而迁徙、游猎,刀耕火种吃生肉、猎到灰熊敬神后分食、遇到山神树要跪拜、闲置的东西放在“靠老宝”共享、生病了由尼都萨满跳神驱灾、每迁徙一个地方都要带着火种和玛鲁神、夜晚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晚上住在希楞柱里望星空……一个原始、纯粹、神秘、和谐的群体生活画面在你面前铺展开来。故事里每个人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比如父亲林克和母亲达马拉、我和两任丈夫拉吉达和瓦罗加的爱,伊芙琳对坤德的恨及言语中的刻薄,金德被母亲所迫迎娶杰芙琳娜婚礼的当天就上吊自尽的倔强,以及两任尼都萨满对众生的博爱。妮浩作为尼都萨满,明知道救活一个人的代价就是失去自己孩子的生命,可每次面对另一个鲜活的生命时,她还是毫不犹豫地在夜色里敲着神鼓跳了起来,直至四个孩子离她而去……一个个生命的离去,一个个新生命的到来,在这片苍茫的大地上繁衍生息,荒凉的气息夹杂着不屈的抗争、艰难的抉择,直至日本人入侵,现代城市建筑的砍伐,自然环境逐渐恶劣,最终让他们走进了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现代城市,只留下90岁的“我”和心智只有孩童大的安草儿。

  在这本书里看到了太多的生死,上了年纪的人按照死亡的方式选择面朝上或朝下进行火葬或者风葬,而小孩则装进白布口袋扔在向阳的山坡上,最终他们尘归尘、土归土,与天地、林中的溪水、穿过丛林的风融为一体,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读这本小说源自董宇辉推荐时的一句话“看完这本书之后,心里燃起了一种对于那些遥远的地方、那些可爱的人们,他们生活习惯的一种尊重、理解以及期待。”的确,在这些文字和身影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温馨画面让人感同身受,从而对这些生命和生活方式更为尊重。每个人的一生就像一条奔流前行的河流,因为繁衍而涌出支流,因为光照、雨雪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时而清澈、时而浑浊、时而干涸、时而暴涨,也会改变前行的路,但最终都会流向它们本该流去的地方。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这些文字里的忧伤都是用温柔包裹起来的,所以,我也推荐大家去读这本书。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