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美文摘编

沙漠之魂

23-02-16 08:16 来源:酒泉日报 编辑:张兰琴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四十年了。”满脸皱纹,头发花白的老胡,望着眼前的树林,若有所思。

  走进树林,空气一下子凉爽了,天也显得更蓝了。头顶上,不时有喜鹊、麻雀、斑鸠,在树枝间飞来飞去,发出欢快的叫声。脚下软绵绵的沙地上,一丛丛野草竞相生长,不时能闻到一股野花的清香。

  “这些树木,都是我们一棵一棵种下的,当初只有指头粗的枝丫,现在都长到水桶粗了。”看着树木,老胡的眼神里有满足,也有陶醉。

  十九岁那年,还是小胡,高中毕业了,没有考上大学。父亲问他想不想复读。他思索了一下,摇了摇头,说想上班。父亲盯着他的脸,问他是不是想好了?他又一次回答说想好了,要上班。

  就这样,老胡成了一名林业工人。

  老胡招工后,父亲给了他一个黄背包,一个水壶,老胡就跟着林场的职工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

  “那时候,这一带全是沙漠,别说树了,连草都看不到几棵。一刮风,黄沙漫天飞舞,对面来人都看不见。”老胡上班的第三天,就遭遇了一场沙尘暴。当他灰头土脸地回到家,连他妈都差点没认出来。那个晚上,老胡挣扎了许久,他想跟父亲说他不想干了,但最终把话咽了回去。父亲是老革命,他们兄弟姐妹都是听着父亲的革命故事长大的,想想父亲当年吃过的苦,他觉得这份工作的苦,算不了什么。

  老胡咬咬牙,继续当他的林业工人。

  回忆起四十年走过的路,老胡有着满满的成就感。他们林场位于县城的西北方向,林场所处的位置正是风沙口,每次刮西北风,县城上空沙尘弥漫,连窗户都不敢开。如今,他们种下的大片树林,形成了一道遮挡风沙的屏障,周围的环境一年比一年好。

  林场的老场长也是老革命,因为不识字,主动当了林业工人,但他却是个有远见的人。老场长有句口头禅:我们要造福人民、造福子孙。老胡那时候不理解,不就是种几棵树嘛,至于说得那么伟大!现在看来,老场长的话不无道理。

  老胡带领我们穿梭在树林里,边走边介绍着他们的创业史。

  树苗都是林场育下的,有胡杨、红柳、沙枣、白杨,都是耐旱树种。到了春天,先把树苗起出来,一捆捆背到要种的地方。遍地都是沙子,一锨挖下去,半个树坑就成了,再挖几锨,就可以种树了。树苗种下去,紧跟着就是浇水。那时候没有路,也没有水源。林场的二十几个人,为了树苗能够成活,便用架子车从场部拉水,架子车上放着一个汽油桶改装的水桶,一个人在前面拉,一个人在后面推。到了目的地,拔掉水桶下方的塞子,用小铁桶接水浇树,一滴水都不敢浪费。“好在那时候年轻,要搁到现在,非累趴下不可。”老胡笑着说。

  沙漠里干旱,一桶水浇下去,眨眼工夫就渗光了。几天时间,嫩绿的叶子就在纤细的枝头绽开了,但不能保证所有树苗都能成活。有时候,树苗种下去没几天,根还没扎稳,一场沙尘暴就来了。有的树苗被沙子完全掩埋;有的树苗被连根拔起,从枝叶到毛根都给吹干了。

  大风过后,人们再次走进沙漠,原本树苗成行的林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模样了。看到眼前的狼狈景象,有人心疼地骂娘,有人气得掉眼泪。老场长就在一旁鼓励,这不算啥,当年我们抗战,连肚子都吃不饱,不照样把拥有飞机大炮的敌人打败了!不就是风嘛,我就不信镇不住它!

  人们把沙子掩埋的小树苗一棵棵挖出来,扶正,再浇点水。小树苗们就像一个个幼小的孩子,在大家的精心呵护下,一天天茁壮了起来。第二年,第三年……随着种下的树苗越来越多,林地面积也越来越大。不光镇住了风沙,改善了气候环境,还招来了各种鸟儿和野兔在这里安家。

  然而,一些职工终究不愿吃这份苦,陆续调走了。剩下的人,你看我,我望他,喟叹几声,接着干活。

  有几次,父亲在饭桌上问老胡,工作苦不苦,能不能适应。老胡也有过离开林场的念头,但父亲问起来,他却说不苦。老胡后来觉得,如果他说自己不想待,父亲肯定会给他调工作,但老胡始终没说出那句话。

  眨眼工夫,老胡在林场上班五年了,已经到了该成家的年纪。老胡住宿舍,平时不怎么回家。冬天林场没啥活,休息的时间较长,老胡回家后,他妈张罗着给他介绍了个对象,女方一听他是种树的,头都没回就走了。第二次,又介绍一个姑娘,见过几面后,姑娘提出要他调回城里,否则免谈。连受打击,老胡再也不愿相亲了。

  一晃,老胡二十九岁了,几乎成了老大难。老场长的远方侄女,一个农村女孩,长相俊俏,脾气性格都好,爹娘死得早,跟着哥嫂过日子。老场长问老胡愿不愿意。老胡问对方啥条件。老场长告诉他,姑娘没啥条件,只要他愿意就行。过了两天,老场长就把姑娘领来了。老胡看到姑娘第一眼,就觉得有缘。姑娘在农场住下来没走,跟老胡结婚后,农场安排她上了班,后来又招了工。

  老胡的孩子,是在林场长大,后来上了林业大学,是名副其实的“林二代”。

  “林场现在的条件,比那时候不知要好多少倍。”老胡领着我们,来到春天新种的林地,一排排小树苗迎风而立。滴灌管里的水,一滴滴流进树根,滋润着幼小的树苗。

  经过几十年发展,如今的林场,不光有十多万亩林地,职工也有上百人。工人们养护树木,也没那么辛苦了。

  “现在大部分活都有机械,现代科技的力量真是厉害。”老胡感慨。

  问老胡这里有多少棵树。他说不知道,没人算过,反正林场的职工,都把这些树木当孩子。前几年,政府为了发展旅游业,在树林里修了栈道,修了人工湖,种了花,还建了一些旅游设施,把这里打造成旅游景点,吸引着天南海北的游客。尤其到秋天,沙枣红了,胡杨一片金黄,景区游人如织。

  老胡就这么一辈子都是林业工人,家里摆满各类荣誉证书,他还到人民大会堂领过一回奖。

  再过一年,老胡就该退休了。问他退休后有啥打算。老胡笑着说,哪里也不去,就守着这片树林。老胡和几个老哥们儿,县城里都有房子,但几乎都空着,他们一直住在林场。“这里空气好,是天然氧吧,住着舒心。”老胡有点自豪。

  采访结束的时候,老胡执意要留我们吃饭。推辞不过,我们欣然赴约。老胡的老伴,已经把饭做好,摆了一桌子。老胡说,你们放心吃,都是绿色无公害的。老胡的宿舍旁边有一片菜地,各种蔬菜长得蓬蓬勃勃。老胡还养着几十只鸡,他家的鸡几乎不喂食,都是在林子里自己找食吃。

  听着老胡的叙述,我一直定不下来的报道题目,终于有了答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