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专家访谈

《大豆谣》责编房金蓉手记:用情用心用力 打造精品主题图书

23-05-03 12:02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狄东阳

  作者:房金蓉  

  2023年5月1日,我受邀参加五湖四海文化社组织的《大豆谣》主题朗诵活动,我深深地震撼于竟有民间组织,有这么多退休老人,默默地为讲好革命故事,传播人间大爱,义务地做着贡献。一时间感慨万千。作为出版人,做优做精做新主题出版,将历史的高度、深度与出版的温度结合起来,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我是《大豆谣》一书的责任编辑,却又承担了其策划、出版、营销的全部工作,记录它的出版过程,也是梳理我为了打造精品主题图书所做的尝试和思考。

  发现:《大豆谣》背后的故事

  2021年,在建党百年的关键节点,我得知西北“小萝卜头”的故事,听到兰州市中小学生齐唱《大豆谣》的事。我想,这不就是很好的主题出版选题吗?让更多的人知道《大豆谣》背后的故事,为小读者讲好中国革命故事,这是时代的需要和使命的召唤,是对革命先烈精神的礼赞,也是出版人的责任。我积极与兰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和罗力立老人取得联系,在多家出版社的竞争中,用诚意取得了出版权。

  打磨:回归革命题材的本质

  先是书名。有人建议我加副标题,对书名做以诠释,但思考再三,我认为任何标题都不足以涵盖这本书的主题,与其画蛇添足,不如简洁响亮,有所留白。

  在出版过程中,为了将书打磨成精品,我向领导、同事,以及我的孩子不断征求意见,对封面要求精益求精,数易其稿,最终才有了一颗大豆在心上发了芽的效果。封面文案也是与领导商榷再三,不凸显梁晓声、王洛宾等名人效应,去商业化,简单朴素地用罗力立老人本人的语言,回归革命题材的本质。

  为了更好地展现故事情节,我增加了插画内容,为此更换了几位插画师,从彩色温暖系,到文艺系,总是不满意。机缘巧合,在省委宣传部领导的提醒下,放弃了西式风格,由兰州画院巫卫东院长绘制黑白版画风格,既保证了插画质量,又符合革命题材,视觉上很有冲击力,为这本书加分不少。

  营销:借力出击扩大影响力

  《大豆谣》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从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展开回忆,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讲述在苦难中涌现的人间大爱,并让这种爱贯穿全书的始终。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纯真向往和对后来人的铿锵激励,给人以温暖的力量和昂扬的斗志。这本书虽然很薄,却成为宏大的中国革命历史的一部分。

  怎样做好这样一本主题鲜明的图书的营销,成了最考验我的工作。除了依靠传统发行渠道,我还需要扩大其影响力。于是我与兰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合作,计划在2022年“七一”建党节这天,与《大豆谣》儿童剧一起,筹备一场别开生面的首发活动。我们做了充分的策划方案,不料因为疫情,这场活动很遗憾被搁浅了。于是,我想到借助媒体的力量加强宣传,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直关注和支持这本书的领导的一道推动下,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甘肃日报等权威媒体争相从不同角度报道,几十家媒体主动宣传或转载,这种报道盛况在甘肃出版中也是空前的,极大地扩大了图书的影响力。

  做到精益求精和竭尽全力,纵有艰辛和遗憾,我想我是无愧于这本书,无愧于我的责编工作的。一本书的出版过程,也是编辑的成长过程,这种相互成就,大概就是编辑最好的收获。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