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美文摘编

《走进天水》——一本游遍天水的完美攻略

23-05-17 09:28 来源:天水日报 编辑:张兰琴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胡晓宜

  (胡晓宜,以下简称胡,刘雁翔,以下简称刘。)

    胡:看简介里《走进天水》定义为天水的导游书,作为一名研究伏羲文化及地域文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史学者,我很好奇您怎么会想到去出这样一本书?

    刘:要说这本书的缘起,还真有些机缘巧合。这些年外出旅游,看到不少漂亮的导游书,如“孤独星球”系列,时不时就有自己也尝试着做一本的想法。的确,我想为我生活过30多年、研究过30多年的天水写一本书,讲好天水故事。我在甘肃教育出版社出过三本书,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某天去教育社办事,顺便拜访薛英昭社长。一见面,薛社长就和我谈论做“走进甘肃旅游文化丛书”的设想。他知道我对天水地域文化情有独钟,就委托我先做一本天水的,如果做成功,便以此为模板,再做其他地州市的。就这样我们一拍即合,三年之后,便有了这本漂亮的《走进天水》。我的本业是历史,但一直怀揣文学梦,家里的藏书文学和史学一半对一半,我可以将文字写成旅游书应有的模样。

    胡:其实据我所知,天水这些年多多少少也编写过此类书籍,相较而言,您觉得自己这本书的特色在哪里?

    刘:的确,这些年关于天水的旅游书颇有一些了。至于怎么样,这里我们不好评价,我就直接谈我这本“关于天水的旅游书”的特色。

    一是做到了图文并茂。全书配插关于天水名胜古迹、风俗民情等的美照188幅。有了诸多的美照,书的文字便有了花衣裳,珠联璧合,满眼风光。二是编排巧妙新颖。用了四个单元:“看景也要听景”“来天水和在天水”“百闻不如一见”“此处任由我行”将旅游四要素——吃、住、行、游的内容安排得妥妥帖帖。一看目录就很清楚,还真有那么一点意思。三是特别突出实用。做旅游书用得上才是硬道理。这本书写作的宗旨是——设身处地从旅游者的角度看问题,努力做到要让旅游者用得上。全书突出美食、美景,介绍历史人文、县区概况、交通住宿……以“导”字贯穿始终。比如写景点,只选耐看、好看的。具体写的时候,简单交代景点概况,重点介绍景点的“看点和亮点”,并开门见山点出基本旅游资讯如“到达”“开放时间”“门票价格”等。四是文字平实流畅。旅游书的文字可以活泼些、文艺些,但不能故弄玄虚,以自己的写代替旅游者的游。这本书的文字是下了推敲功夫的。写资讯追求真实、准确,所用数字全都是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追求文约事丰,追求能写出真东西。

    胡:如您所说,《走进天水》细致到如同一本小百科,而您这位业内公认的学究,此番也算是小清新了一回。写作这本书的过程和研究历史有何不同,想必很多读者对此比较感兴趣。

    刘:作为专业历史教师,这几年,我不时想些——是考证历史重要还是叙述历史重要之类的问题,最后想的不了了之。说实话,我还真有些考证癖,不过,两者相较,我内心深处还是喜欢叙述历史。像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写得多好。这本《走进天水》算是我叙述历史的尝试,虽然这本书叙述的不限于历史。

    研究历史在于求真务实,最高境界是最大限度还原过往的历史场景。写旅游书用的是历史研究的结论,也无需加参考文献、注释之类的东西,文体也自由。我研究历史空间上基本不越今天水市境,写这本书让我多年研究天水历史的成果都派上了用场。很好很好!

    胡:作为史学者,有这样的心态真是不错。

    刘:我对自己的研究做过一个概括,就是一个地方三个人。这一个地方便是天水。三个人是上古时期的伏羲、中古时期的杜甫、近现代的冯国瑞。研究天水历史好比是吃桑叶,而《走进天水》好比是吃桑叶吐出的丝。

    胡:不错,套用您书中的话,天水,一个称之为“羲皇故里”的地方;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方;一个身在大西北黄土高原,却敢叫“陇上江南”的地方;一个看着名字就有好感,来过还想再来的地方。看到今年节会期间,您还适时推出了一本新书《羲皇故里与伏羲文化》,这里也有机缘么?简单谈一下这本书的情况吧。

    刘:还真是机缘巧合。为了展示历届公祭伏羲大典和伏羲文化旅游节的成果,天水档案馆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伏羲颂——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回顾展”,社会反响很好。展览过后,市档案馆认为有必要编著一本全景式展示伏羲文化的图书,以更好地宣传和推介天水伏羲文化,扩大天水伏羲文化的影响,为一年一度的公祭伏羲大典和伏羲文化旅游节助力,于是就邀请我来担纲编写。我研究伏羲文化有些年头,近年来又积累了一些伏羲文化的新材料,也有心出一本伏羲文化新书。就这样,我愉快地承接了编写任务,三个月后便有了这本《羲皇故里与伏羲文化》。

    胡:对,也算是一个好的梳理。我大致翻了一下,可以说是钩沉探幽了,细致到能看到明朝秦州伏羲庙的祭祀方案。

    刘:这本书主要是突出了资料性,突出了伏羲祭典。用四个章节对历代国家层面的伏羲祭祀历史,唐宋以来天水的伏羲祭祀,1988年以来省市公祭伏羲大典做了比较全面的记述,还有一个亮点就是钩沉探幽,从史籍中找回了明朝秦州伏羲庙的祭祀方案。另外,还论证了天水为什么能够称“羲皇故里”,记述了伏羲庙、卦台山等伏羲文化遗迹,辑录了历代歌颂伏羲诗文,综述了伏羲文化研究成果。是一本能提供准确伏羲文化知识、了解天水伏羲文化的专著。

    胡:这么多年一直研究伏羲文化,自己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刘:在这本书之前我出过《伏羲庙志》《大哉羲皇——中华龙源与伏羲文化》两本专著,其中《伏羲庙志》修订再版,印数一万多册。发表相关论文多篇,其中《伏羲文化及其精神实质》刊于2005年12月14日《光明日报》,《崇拜伏羲 礼赞中华文明》刊于2016年5月1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黄河流域伏羲祠庙及伏羲信仰研究》,算是为伏羲文化研究作出了一些贡献。

    说到收获,一是训练了我的学术研究能力。《伏羲庙志》第一版1995年出版,当时我31岁,刚过而立之年,以此为基点走上了学术道路,也使我的学术道路越走越宽。这本书2003年修订再版,现在我还在修订,准备退休之后出第三版。坚持不懈地研究伏羲文化,搜集资料,考证资料,使得我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史学研究方法,在研究其他历史问题时也能得心应手。二是研究成果被承认,为弘扬伏羲文化做了学术支撑。如关于卦台山、伏羲庙沿革的考述成果,关于伏羲祭祀的考述成果、辑录的歌颂伏羲的诗文等都被大量引用。学者最大的幸福是他的研究成果被承认、被应用,在这点上我是比较幸运的。

    胡:读史书可以明智,读诗书让人灵秀。这几年您都读些什么书,能否为读者推荐几种?

    刘:我读书较杂,历史、考古等专业书籍之外,喜欢读散文、随笔及学术名家的自传。喜爱的作家有鲁迅、胡适、梁实秋、杨绛、季羡林、孙犁、汪曾祺、贾平凹、董桥等。我的老师赵俪生先生的自传《篱槿堂自叙》是我的枕边书,不时翻阅。读书各有所好,开卷有益,读就是了,还真不好推荐什么。记得赵逵夫先生在一次讲课时说过,读书就要读名家的经典著作。对,读书就要读大家公认的经典著作。

    “天水是一座小城市。小的瓷实,小的丰富多彩,小的能留住历史的命脉——像一家中式风格装修的博物馆。似乎一段废城墙、一块碎陶片都能讲述一个又一个动人故事。随便从哪个小巷道进去,历史深厚的让你陷入‘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随手一指便是历史,抓一把黄土都是人文。来到天水看风景,风景在悠悠的历史中摇曳。行走在天水的大街小巷,尽情感受历史脉搏的跳动。”

    5月5日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机构联合发起的2022—2023年度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发布盛典在成都举行,我市荣登“十大魅力打卡之城”。为了让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今日重新整理推出本报记者与天水知名学者刘雁翔所著《走进天水》访谈,该书系《走进甘肃》旅游文化丛书的探路石。书中涵盖广泛,且有翔实的历史考究,同时也有景点、美食等历史由来,通过重读这本书,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天水。该书目前为天水较为全面的一本旅游指南,既可作为了解天水的钥匙,也可作为旅游天水的助手。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