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望》会告诉我们些什么?
这是我自愿为朋友的作品写的一些介绍性文字。所以自愿写这些文字,不只是尽朋友之谊,更多的却是对作品当中文字及内容的欣赏。其实,对真正喜欢读书的人来说,关于一部作品的介绍,不论优劣,仅只是个人对作品的理解,若想对作品有全面的了解,则只有去读了原著才能真正知道别人对作品的介绍和原著之间,确实只能算是管中窥豹,仅见一斑而已。
壹
从卾尔多斯高原向东到陕北高原向南到陇东高原的大片土地,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黄土高原的核心区。从地理环境说,除了沟壑纵横的显著特征之外,似乎也想不出还有什么值得特别关注的地方。但是,如果我们留意一下作家们笔下的黄土高原,除了它自身的黄土特质之外,似乎生来就是产生小说素材的地方,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就如黄土高原一样,沟、壑、梁、峁、岘、平川、塬地个性鲜明,也如黄土一样,表面松软实则厚重,也因此,黄土塬以及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的生活,似乎并不单调,而与黄土的单调和枯燥相反的,从古至今,黄土高原都是一个不乏故事,而且也是能为那些对生活中每一个细微变化都敏感的作家提供丰富素材的神奇之地。我们知道的历史故事《昭君出塞》《文姬归汉》,其故事发生的时间尽管是在西汉至东汉末年,但其出塞或归汉的艰难跋涉的路,其实就发生在这片区域里。
历史小说《李自成》虽是以明末农民起义为背景的,但其源头则是从生活在陕北高原上的农民揭竿而起开始的。如果说这些个故事对我们来说在时间上有些过于遥远,而近几十年来出现的以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或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或影视剧,也足以让我们对这片土地提供给作家创作灵感格外瞩目,如当年红遍全国的电影《老井》(根据郑义的同名小说改编)、《黄土地》(根据柯蓝的小说《深谷回声》改编),都是以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的生活为背景的。《保卫延安》《平凡的世界》《最后一个匈奴》《白鹿原》等鸿篇巨制,每部作品表达的主题、发生的年代不尽相同,但这些作品的背景,却无一例外地选择了黄土高原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不同时代的人们的生活。这也许只是巧合,但也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黄土高原是个有故事也是一个可以创造故事的地方。
贰
张振兴的小说《旷野望》,也许与我们上文提到的每一部作品都不能比肩,但有意思的是,从空间上说,跟上述作品一样,是以陇东高原上的人们的生活为素材的,从时间上是20世纪7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为场景的。我们所以大胆地把《旷野望》和上述的大家之作放在一起说,是因为这些创作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的素材都来源于同一个相互联系密切的区域里,但是它们所反映的时代却完全不同,因此这些创作就有了明显的时代特征。换句话说,这些创作尽管都是以一个区域里人们的生活为素材创作的,但因取材的时间不同,因此让他们的创作具有了非常强烈的时代特征。《旷野望》的取材时间,是以上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初生活在陇东高原上的农村生活为背景的。这个时间点的选择,很有意义,在这个时间点里,人们的生活被硬生生地分成差别很大的两个时代。其前半段,是以社会主义建设已有近二十年、距改革开放尚有近十年的时间里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活为素材的,这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年份,而生活在特殊年份里的人们,其生活当然会带着特殊的年份的底色。
小说《旷野望》选择取材年代的后半段,是以改革开放的进程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的黄土高原上的人们的生活为背景展开的,它让我们有了如梦初醒一般的感觉,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过。这种激烈的社会变革,引发激烈的思想观念的冲突也是必然的。但不管体制怎么变,似乎中国农民中国农村的大多数人,依然是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时代仍需要我们特别关注也需要我们同情的一个社会阶层,因为他们既是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文明最实在的基础,也是几千年来最为苦难的一族。
读完了《旷野望》,这种感觉会更强烈。
叁
小说的成败在于人物的塑造。《旷野望》所塑造的主人公的形象,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生活在黄土高原20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新农村人的形象。从整部作品来看,这个主人公的塑造是成功的。生在桑树原上的余家俊,具有中国农民的很多优秀品质,勤劳、豁达、智慧、担当,经历了桑树原在特殊年代的世事变迁。他的命运,一如黄土高原,虽然有沟壑梁峁的跌宕起伏,但最终归于黄土。余家俊有过很多个身份,回乡知识青年、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民办教师、父亲、爷爷、无妄之灾的受害者和寻求社会公平的告状人,但最终被生活挤兑还原成了自己的本相,在无助中踟躇在生他养他的黄土地上:
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一拃多厚的皑皑白雪,覆盖了原地,覆盖了山峁,覆盖了沟壑和梁峁,覆盖了公路和田地,覆盖了村庄和农舍,覆盖了所有的赤裸和荒芜,覆盖了所有的凄凉与贫瘠,覆盖了所有的杂乱与污秽,银装素裹的桑树原,像一副洁净的胴体横呈在大地上,尽情地显示着洁白无瑕,晶莹剔透的美丽,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
当他挪动着脚步进入村里的时候,人们才惊奇地发现,这个弯腰曲背、形同乞丐的老人,竟是离家出走一年多,一点音信都没有的余家俊。
这是作者写在这个长篇的结尾处的文字,它告诉我们,天还是原来的天,原还是原来的原,雪还跟以往一样洁白无瑕,但这看似如常的一切,却无法掩盖一个饱经岁月风霜之后的农村人也就是小说的主人公余家俊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命运给予他的沉重的沧桑感。
肆
小说的语言就像人的性格一样,是小说的性格。张振兴的小说的语言是平实的,但它们就像一个平凡但健康的人一样,打眼一看,就能让你感觉到其浑身洋溢着的自然的充沛的力量的气息,而他的小说当中有些段落的文字,则更像一个人在高兴的时候的引吭高歌,表现出引人的韵味:
一场春雨过后,趴伏在冻土层上,覆盖在残雪之下蛰伏了一冬的麦苗便挺起了腰杆发出了新芽。不经意间,原坡上,梁峁上,以及村子周边的山地里,已显出一片鲜嫩的绿意。这时,杏花正在孕蕾,柳条刚刚透出一抹鹅黄,漫山遍野便只有这清新的嫩绿主宰着,昭示着春的到来。冬小麦的发芽生长是在无声无息中迅速进行的,今天还是一片青灰,明天就是一片新绿,那鲜嫩的新绿特别抢眼、特别舒心,让人看到了生的希望。
……
春天的脚步是很轻快的,稍不留意就改变了眼前的景象。虽然西北黄土高原上没有江南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挽的景致,但毕竟春意融融非冬景了。赶到清明前后,原坡上、山地里,已经是一片繁忙。
《旷野望》里的以上这几段文字,描写的是黄土高原春天的景象,展示出来的却是作者熟练驾驭文字的能力以及文字运用得当表现出来的特殊魅力,它们像一幅幅风景画,引人入胜;又犹如黄土高原三月里雨后清晨的微风,漫过山野沟壑,清新而沁人心脾。
出版者在《旷野望》的封面上印了三句话:一幅黄土高原上的民俗风情画,一段西部原野上的农民生存史,一部可以安顿心灵的生活实录。读完了这部小说,我觉得这三句话写得很贴切。
□陈泽奎
- 2023-05-29一诗一城“诗词中的兰州”大型诗歌朗诵会启幕
- 2023-05-29《古籍原来这么好看》出版发行
- 2023-05-29植物园里的城市阅读驿站
- 2023-05-29敦煌另一面:山水画“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