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石钙菜
刘昀
群山逶迤叠翠幽,玉带蜿蜒泻城头。
这就是我的家乡陇南市武都区,地处西秦岭东西褶皱地带,有“陇上江南”之美称。由于地处北纬33度,海拔较高,有茂密的水源涵养林,植被较好,所以当地盛产各种野菜。在这门类繁多的野菜当中,最令人口齿生香,魂牵梦萦的,还是家乡的石钙菜。
石钙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欢生长在森林草甸边缘阴湿地带的嶙峋怪石中,乡亲们称其为石钙菜。尤其是武都千坝牧场一个名为五凤崖的地方,这里生长的石钙菜最茂盛,油亮鲜绿,爽口醇香,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据说有散瘀通络、祛湿止血、补虚健脾、清热解毒的功效。
关于五凤崖的石钙菜,听老人讲,还有一个遥远的传说。
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哀鸿遍野。杨文德起义兵败于白崖,带着残兵败将逃至阶州五凤山下,丢盔弃甲,人困马乏,饮马于白水江畔,望着滔滔江水,他万念俱灰。
这时,在上游不远处,有一位黄发老妇,衣着破烂,面容慈祥,身背一个大竹筐蹒跚独行。杨文德见状连忙放下手中的梨花枪,快步走上前,接过老人沉重的竹筐,并从行囊里掏出仅有的一块烧饼,递给老人,关切地道:“老人家!您家住哪里?我让手下送您回去。”
老妇一言不发,也没有接烧饼,佝偻着身子,低头径直前行。杨文德看天色已晚,恐有野兽出没,便严令士兵不许骚扰百姓,自己则背着竹筐送老人回家。一路上,杨文德遇到不少当地的樵夫村姑,个个身手矫健,精神抖擞。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战乱年代,看见他们,杨文德心里不由暗暗称奇。
就这样,一老一少,带着残兵,沿着崎岖的山路不知走了多久,又穿过一片竹林,到达一所茅屋前。老人顺手给杨文德指了指茅屋前后遍地的石钙菜和旁边的一口吊锅,然后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茅屋,重重地关上了柴门。
“这个老人真奇怪!”杨文德苦笑了一下,便默不作声,把竹筐放在茅屋门口,然后安排士兵们就地采摘并清炖野菜。不一会,随着炊烟袅袅升起,锅里泉水鼎沸,药香四溢,翠绿的石钙菜散发出诱人香味。士兵们虽然戎马生涯,曾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但如此美味佳肴,却属首见。
次日天亮,杨文德见士兵们个个生龙活虎,尤其是几个伤员,伤口愈合非常明显,方知是昨晚食用石钙菜的妙用。回头再看,哪里还有什么竹林茅屋,只有竹筐里面搁着一块石头,上面隐约刻有九天玄女像。杨文德才悟到是九天玄女娘娘显灵,立即带领士兵净手焚香,跪地拜谢,并将石钙菜作为行军必备菜肴。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农历四月,刚刚忙完春播的乡亲,约上几个好友,背上背篼,拿上干粮,天蒙蒙亮就开始向山里进发,准备去采摘石钙菜。从蒲池乡高家村出发,要到达目的地,原来至少要步行四五个小时,由于近年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田间道路修得四通八达,乘车而行,可以节约近三个小时时间,直达五凤崖下。
五凤崖,海拔2600多米,高峰耸立,群山叠翠。五座主峰错落有致,云雾缭绕,满山苍松翠柏,绿草如茵。犹如五头凤凰从不同方向比翼高飞,连云叠嶂,美不胜收。西北两峰之间的悬崖峭壁当中,瀑布倒悬,溅玉飞雪,如烟似雾,声如滚雷。
乡亲们沿着山谷中的羊肠小道探索前进,不时惊得草丛里的雉鸡乱飞,野兔奔走。大家说说笑笑,相互搀扶,用衣袖擦拭着鬓角的汗水,继续前进两小时左右,终于到达。
登上崖顶,面前豁然开朗。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油油的开阔草地,犹如一块碧绿的翡翠,一眼望不到头,层层叠叠,绵延不绝。无垠的绿色中间,夹杂着一串串紫色的花苞,正是美味绝伦的石钙菜。
在这片绿色的海洋中,已经有早些来的几个少妇在采摘。她们高挽发髻,衣着艳丽,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点缀着大自然。腾挪之间,玉手灵巧,将一丛丛鲜嫩的石钙菜收入笼中。
绿水青山中国梦,佳肴野蔌碧池香。
如今,石钙菜不但成为大众“舌尖上的陇南”,更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