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编号381323的小行星被命名为“樊锦诗星”
“‘樊锦诗星’命名 樊锦诗基金设立暨樊锦诗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座谈会”10日在敦煌研究院举行,会议公布了国际编号为38132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樊锦诗星”。
当天活动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央文史研究馆、何梁何利基金会、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共同举办。
据介绍,根据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的推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2007年10月9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81323号小行星向国际天文联合会申请命名为“樊锦诗星”,该申请于2021年5月14日获得批准。
在敦煌莫高窟,85岁的樊锦诗已工作整整60年。60年来,她全身心投入敦煌文物保护事业,不仅在敦煌石窟考古和文化遗产管理方面取得了重大学术成就,而且率领莫高窟人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有效管理利用方面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促使敦煌石窟保护从抢救性阶段迈向科学保护新阶段,敦煌学研究从奋起直追国外到如今的硕果累累。
7月10日,《樊锦诗文集》在敦煌发布,凝结了樊锦诗60年关于文物保护、研究、弘扬思想与实践的精华。 中新社记者 李亚龙 摄
基于此,敦煌研究院精心梳理,把樊锦诗在考古学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利用等方面的重要成果汇集成《樊锦诗文集》出版,于当日会上正式发布。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发表感言时说,文物工作要与时代同行,我们一方面做文明的交流互鉴,一方面坚持引入国际先进理念、技术和管理,最终开创了敦煌模式,铸就了敦煌质量品牌,把敦煌研究院建成了世界上敦煌学研究的最大实体,以敦煌石窟为代表的“中国特色·敦煌经验”文物保护模式也已基本形成,并逐步走向国际。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表示,该文集是樊锦诗60年间积淀和积累的丰硕研究成果、科学保护理念、丰富实践经验,不仅是持续发展好敦煌文物事业的宝贵财富,也影响和引领着整个文物行业的发展。
当日,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樊锦诗基金”设立,这是樊锦诗今年继向母校捐出1000万元(人民币,下同)设立北京大学教育基金后,再次倾囊捐资1000万元,用于推动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弘扬事业发展以及急需人才的培养。(记者 丁思 高莹)
- 2023-07-11《天水古今诗词选》首发式举行
- 2023-07-11敦煌有座“纸上窟”:国内首家敦煌主题书局有多文艺?
- 2023-07-11兰州市举办第二期金梯书会
- 2023-07-11第三批“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