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美文摘编

红柳赞

23-08-16 09:09 来源:兰州日报 编辑:张兰琴

  到我故乡的“八步沙林场”,就会看到许许多多的红柳,摇曳着它们矫健的身影。在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里,红柳们一丛丛、一片片地生长在沙丘上。它们不畏干旱炎热,不怕风霜严寒,把根须深深地扎进沙土里,仔细地寻找和吮吸沙土间少之又少的水分和养分,坚强不屈,生生不息。这种极为普通植物的茎秆,就像一根根红棕色的旗杆,擎着一面面绿色的旗帜,舞动在茫茫沙海里,为大漠荒原抗风固沙,增绿添彩。也许那“旗杆”红棕的颜色,就是称它红柳的原因吧。

  红柳,又名“柽柳”,又叫“三春柳”。是高原大漠常见的一种落叶小乔(灌)木。根系发达,耐碱、抗旱、抗寒、抗风、固沙。叶,披针形。花,淡红色,总状花序长在当年生的枝条上,组成圆锥花序。结三角圆锥形蒴果。茎、叶、花均可入药,治疗风湿疾病。因此,它还有“观音柳”“菩萨树”之称。它植株矮小,枝干纤细,与高大树种相比,其貌不扬,难入皇家园林和百姓庭院。但它根系发达,纵横交错,不管是贫瘠干旱的土壤,还是风沙肆虐的沙漠,都能生根发芽,成活率高,它们就成了植物界防风治沙的主力军。有诗人赋七律《沙漠红柳》,曰:“风侵沙袭摇红影,落日孤烟伴寂沉。绿柳借来三缕秀,青松偷得一腔魂。春夏秋冬留生意,燥旱严冰不死根。共济苍生菩萨树,情痴大漠永晨昏。”

  关于红柳,还有一个壮美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勇敢的小伙子,名叫圣柳。他为了老百姓不过苦日子,无畏无惧,走进沙漠,与兴妖作怪的旱魔斗争。圣柳与旱魔,在沙窝里斗杀了三天三夜,圣柳受伤多处,旱魔也筋疲力竭。旱魔许诺,给圣柳钱、粮和权力,让圣柳归顺自己;要不然,就让圣柳血洒沙漠,以死换得当地的风调雨顺。两个条件,由圣柳选择。圣柳毫不犹豫地拔刀割腕,鲜血喷入了沙漠,身躯和英魂变成了红秆和绿叶的树丛,长在沙丘上,守护家园。人们为了永世纪念他,就把圣柳变成的树丛叫作了“红柳”。自此,凡有红柳生长的地方,风沙旱魔就不敢肆虐。

  生长在荒原大漠的红柳就如同圣柳,他们从来没有因自己的体态矮小而胆怯,也没有因枝条柔弱而自卑,更没有因绿叶细小而菲薄。它们总是一丛连着一丛,一片护着一片,把根深深地扎进沙土里,依靠群体的力量,组成坚不可摧的阵线,抵御和战胜狂暴肆虐的风沙。它们用自己的身体,锁住流动的沙丘。还敞开博大的胸怀,接纳风吹来、鸟衔来的草籽、树种,让那些花棒、梭梭、柠条、白茨、蒿蓬、刺芥在自己周围生根、发芽、开花、结实,形成防风治沙作战的多支队伍,步步为营,共斗风沙。经过几年,这块沙漠就成了绿洲。有了虫鸣、鸟叫,大漠便有了勃勃生机,盎然绿色。

  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红柳的枝条就开始变得柔软起来,悄悄地生出了细小的芽孢,慢慢长出新枝,用无声的语言宣布春天的到来。夏秋两季,是红柳生长的黄金时期。枝条比肩接踵,亭亭玉立。红柳们追赶着阳光,可劲地生长着。叶片,互相紧紧拉着手,一起接受雨露的滋润;根须们,尽情地寻找和吸吮着沙土里的微薄养分,壮大自己的身躯和力量。中秋之后,红柳在当年生的枝头,开出了粉红的细小花朵。“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时望去,一丛丛红柳,头顶粉红阳伞,绿衣婆娑,组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大军。凉风吹过,泛起一层波浪,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到了冬天,红柳细小的叶子纷纷落下,给沙丘布上一层固沙网。那些枝条,傲然挺立,像一把把利剑,直指风魔沙怪,显示出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当风沙袭来时,它们无畏无惧,用自己的躯体,组成一道铜墙铁壁,不让流沙移动,让绿色植被在沙漠里永存。这就是红柳的风骨,这就是红柳的精神!

  望着这片片红柳,故乡八步沙三代治沙人的英雄形象,清晰呈现眼前。八步沙六老汉,祖孙三代,“子承父业,代代相传”,在40年里,营造林木23.7万亩,管护、植育林草47万多亩,形成了一条长10多公里,宽8公里的防风固沙屏障。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一代接着一代干,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践中,用汗水和心血,谱写了一曲让沙漠披绿生金的时代壮歌。他们就是沙漠中的红柳,个个具有无畏、无惧、持之以恒,与风沙战斗到底的风骨和精神!

  我爱红柳,我更敬仰和热爱英雄的八步沙人!

  □赵智远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