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美文摘编

记忆里的乡味“十碗席”

23-09-06 17:51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张兰琴

  文/宋继宗

  岁月的滤网,滤去了浮华,留下了精华。蓦然回首,藏在岁月深处的一样东西如同一段剧,日久而弥新。它就是乡村美味一一“十碗席”!

  “十碗席”是我家乡会宁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款待亲友的菜食,是大西北农村极具特色的地方美食。我的家乡在黄土高原农村,曾经是一片贫瘠的土地,生活在这片古老厚重的土地上的人们历来清贫。或许为填饱肚子,人们穷思竭虑谋求食物,久而久之,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地方饮食风俗和极富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

  2000年以前的老家农村,人们婚嫁、修房造屋、逢年过节,都要“过事情”,邀请乡邻和亲朋好友,一起来吃“十碗席”。所谓“十碗席”,顾名思义,就是用十个碗分别盛装十道不同的菜食。盛菜用的不是碟,也不是盘,而是碗,名曰“十大碗”,家乡人也叫“十全”,寓意十全十美,团团圆圆。“十大碗”用于款待亲友,每桌八人,桌上十道菜,荤素搭配,营养丰富。那个年代的人,家贫不及达物,非碟、非盘,仅有瓷碗上菜。碗只能满,不能少,越丰厚,亲友越感到颇受尊重,客主双方都觉得光耀爽快,吃起来味美无穷,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月,只要提起“十碗席”,总会让人垂涎欲滴。

  “十碗席”主要以猪肉、鸡肉、鸡蛋、萝卜、包心菜、白菜、豆芽和粉条等当地天然食材为主。萝卜和白菜夏秋时节自己晒制,以备冬天之用。准备几筐新鲜萝卜,清洗干净,去除头尾,擦成丝状,然后将萝卜丝放入盆中,撒进适量食盐,腌制半日出水,置于门板或竹筛中反复翻晒,直到变黄变干即可储存。用盐腌制后的萝卜丝,香浓味郁,口感鲜脆。干白菜的晾晒也有讲究,将新鲜青白菜洗干净切碎,同样放在门板或筛子里,置于阴凉处晾干,不能被太阳暴晒。否则,其颜色发黑,不鲜绿。

  “十碗席”所有食材采用煮、炸、蒸、烹等方式先做成成品,待食用时,将炒好的萝卜丝、白菜、粉条提前装入碗内,谓之垫底,然后盖上肉丸子、酥肉、肥肉片、鸡蛋卷莲、猪排骨、猪肘子,再浇适量烹调好的汤,放进笼里蒸热,即可上席食用。

  家乡“十碗席”的内容为“六肉四菜”,即切成方块的红烧肉、切成条状的条肉、取过油的酥肉、肘子肉、鸡肉和丸子肉,“四菜”为萝卜菜、白菜、包心菜、豆芽菜。其中豆芽菜和包心菜为凉拌菜,白菜和萝卜菜为热汤菜。如果是冬春季没有白菜和包心菜,也可用其它田野菜代替。

  按家乡习俗,宴请客人用方桌,不像现在的圆桌。入席时上首两人为长者,两侧各三人,按年龄依次而坐。“十碗饭”上桌时不能随意摆放,其方式有一定的规格和讲究。摆放丸子的方向为上座,摆放酥肉的方向为下座。一碗肉丸子和一碗酥肉各用白菜垫底,寓意“天圆地方”;四柱子(中间)四碗用萝卜丝垫底,上面盖以条肉片、瘦肉,寓意忠孝礼义。肘子骨、鸡肉骨用白菜、萝卜片垫底,寓意忠孝之骨。其摆法为三行,中间“鸡肘丸酥”,谓之“四柱子”。上下各三碗,谓之“上青下白”,红烧肉放在上面三碗的中间,谓之“压席”。总之,家乡饮食文化底蕴深厚,意蕴丰富,我也是只知皮毛,故不敢落笔太多。

  每种饭菜在桌上都有它固定的位置,所以上菜(家乡人俗称“下饭”)时,要头脑清楚,眼疾手快,动作灵敏,切不可慌里慌张,乱了方寸。因为宾客中有许多人对下“十碗席”是内行,如果摆错了位置,会不动神色地移过来,搞的下饭人很尴尬。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也下过“十碗席”,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临战”状态。

  那时候的家乡人把“下饭”的技能非常重视,倘若疏忽,出了纰漏,轻则惹人笑话,重则惹翻客人,闹个不欢而散。因而常常会在前一天客棚搭好,桌凳摆齐后,请有经验的老者用酒杯在桌上反复演习,教给初膺此任的年轻人。在第二天的“实战”中,那些老者往往一个眼神或一声轻咳,就是提示新手的暗号,新手就得及时检查有无失礼行为。许多热心为邻里服务者,在长期的“实战”中锻炼出了一套硬本领,能够一个人有条不紊的给两桌人“下饭”,成为乡里的佼佼者。

  在家乡,吃“十碗席”也有讲究。首先,坐上席的老者不动筷子,谁也不能动筷子,直到上席的老者说“开始吃吧”,其他人才拿起筷子慢慢吃。尤其是丸子,不多不少,正好一人一颗,这是“规矩”。这让我想起了儿时的一件事:一日跟随父亲去参加庄里一家人的婚宴。席间有一年轻人吃了属于自己的一颗丸子后,伸出筷子又要夹第二颗时,坐上席的老者训斥说:“这是哪里的冒失鬼,丸子每人只有一颗”,年轻人闹了个大红脸,乖乖收回了筷子。

  

  那个年代的家乡人虽然贫穷,待客之道不能乱,更不能简。碗里的内容可能一家和一家有差别,但每家待客的碗数、流程必须循规蹈矩。除了“十碗席”,喜事上家乡还有“十二碗席”,俗称“十二起”;白事上有“九碗席”、“十三碗席”,俗称“九魁”、“十三花”,不过这几种席因制作讲究,工序复杂,食材来源困难,人们不常用。而“十碗席”正好是人们对生活的完美、圆满、团圆,也就是“十全十美”不懈追求的民俗心理的反应,便成了公认的待客美食。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今天,“十碗席”,还有伴随它的乡土人情,对家乡的人们来说,无不向往和怀念,一如刻在骨子里的家乡的山水人情。也许在当今的时代看来,“十碗席”没有太多亮点,然而,那个时候那个代,它却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最好诠释,是抹不去的乡味,是家的味道,更是母亲的味道!那味是人间烟火里最温暖的记忆,是记忆里最温暖的故事!

                                                          2023年8月30日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