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美文摘编

追随时光感受千年遗迹之美

23-09-13 08:15 来源:酒泉日报 编辑:张兰琴

  清晨,第一缕阳光冲出戈壁,将金色洒在榆林河峡谷西侧崖壁上,带来一股粗粝的暖意,使人一瞬恍惚,仿佛置身庄严的佛国秘境中。

  千年岁月在这清寂的榆林窟中倏然而过,留下了信仰和文明。每个洞窟都是一个独特的故事,每尊佛像都见证着无数仰望,只待虔诚之人探寻隐藏在岁月长河中的珍宝,感受超越时空的宁静和智慧。

  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位于瓜州县城南约70公里的戈壁峡谷中,清澈湍急的榆林河从峡谷中穿流而过,两岸榆树成林,因此得名榆林窟。窟内彩塑精美、壁画斑斓,在内容、艺术风格、绘画形式等方面同敦煌莫高窟一脉相承,是莫高窟的“姊妹窟”。不同于莫高窟的“人声鼎沸”,榆林窟“养在深闺人未识”,近几年才逐渐美名远扬,其中第25窟的唐代壁画《西方净土变》和《观无量寿佛经变》,被誉为旷世精品。

  雨后的锁阳城遗址寂静无声。在历史的轮回中,塔尔寺仿佛留下了1300多年前玄奘讲经说法时的余声,锁阳城仿佛仍然散发着当年鏖战的硝烟气味,回响着古时边关激烈的厮杀声,诉说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壮……

  锁阳城遗址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汉、唐、西夏古城之一,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东南的戈壁荒漠中,主要遗存包括锁阳城城址、农业灌溉渠系遗迹、锁阳城墓群等,是我国古绿洲沙漠化演进过程中的典型标本,是集古遗址、古河道、古寺院、古墓葬和古垦区等于一体的古文化遗存地。历史上是扼守丝路交通的要塞,保存了较为完好的古代军事防御、农业灌溉体系和城市建筑系统,体现了河西走廊边疆城市的防御特征,是人类在长距离交通和交流条件下的防御和安全体系的突出例证。2014年,锁阳城遗址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组成部分。

  在夕阳的余晖中,长山子北麓山间河谷愈发静谧。李刚、唐金花夫妇再一次拾级而上,巡查崖体上开凿的石窟。2016年,夫妻俩成为东千佛洞的第五任文物管护员,至今已有七个年头。

  东千佛洞因地理位置相较于敦煌西千佛洞,故名东千佛洞,又因西夏7号窟前室东西壁对称彩绘《接引佛祖》各一幅,故又名“接引寺”。初创于唐,五代、西夏、元、清各代增修,逐步形成较大规模的石窟群,现存23窟,以内容丰富、技艺精湛的西夏壁画称绝于世,其密宗佛教壁画填补了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的空白。

  瓜州县作为文化遗产大县,始终像爱护生命一样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境内现有不可移动文物点保护单位465处,各类馆藏建档文物2138件(套),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境内长城和锁阳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

  以“玄奘之路”、玄奘文化博物馆为代表的玄奘文化,以张芝草书为代表的张芝文化,以榆林窟、东千佛洞为代表的石窟文化,以世界遗产锁阳城遗址为代表的边关文化,以红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五大”文化品牌蓄积了瓜州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后劲与活力。

  瓜州处于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的核心。近年来,瓜州县把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传承、展示与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全力推动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

  瓜州县坚持打敦煌牌、走融合路,先后培育和形成了玄奘、张芝、石窟、边关、红色“五大”文化品牌,为深化和丰富敦煌学研究门类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也为丰富敦煌文化魅力提供了有益补充。举办东千佛洞石窟、榆林窟壁画临摹品对外展览,精选14件文物参加甘肃省“绵亘文华”十馆馆藏精品文物联展巡展,“三彩胡俑首”参加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丝路孔道—甘肃历史文化展”,41件(套)文物藏品参加“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复制展”等大型展览3次。连续举办张芝文化艺术节和“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成功举办瓜州边关石窟文化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第四届麦积山国际雕塑论坛会。创作演出古典舞《又见蜜瓜飘香时》《古今边塞情》,编辑出版《瓜州历史文化系列丛书》《醉美瓜州·汉唐故郡—锁阳城申遗成功五周年纪念文集》文博、非遗著作16部……通过深入发掘瓜州“五大”文化,让传统文化展现新的时代价值,丰富敦煌文化元素。

  这座以“瓜”命名的城市,静卧在祁连山的怀抱,千年浓缩的文化基因犹如种子,穿越风雨,芳华绽放。(赵小龙 李晓霞)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