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美文摘编

苏轼的中秋

23-10-07 14:52 来源:民族日报 编辑:张兰琴

  公元1076年八月,苏轼度过了他人生中的第40个中秋。

  那一年的中秋,月亮很圆,像一面立体的明镜悬挂在浩瀚的天体之上。对于天性浪漫潇洒的苏轼来说,中秋月圆之夜,美食不能少,美酒不能少,文朋诗友更不能少。那天晚上,苏轼与亲朋好友欢饮达旦,豪迈又忧伤。幻想中的琼楼玉宇与现实中的朱阁绮户交织在他的眼前。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群山披上了白纱,树木沐浴在牛乳之中,大地呈现出静穆之美。只是圆月不解人意,像欢快的孩童,转朱阁,低绮户,让诗人彻夜无眠。半醉半醒的苏轼,或者是亦醉亦醒的苏轼,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那时,苏轼在密州,是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被贬谪至此的。遭受贬谪后的苏轼,因为有儒、释、道三家思想打底,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中,他形成了自己特殊的人生观,故而其人生态度不同寻常。忧伤之中含通达,通达之中有超然。肉体凡胎的苏轼,与佛系的苏轼和仙气飘飘的苏轼合而为一,成了一个另类的文化符号,活跃在中华艺术的宝库里。

  此前一年,也就是1075年,在密州,他壮怀激烈,意气风发,搞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狩猎活动,惹得全城百姓倾城而出。那一天,他的心情很好,他的气概他的行为,犹如驰骋沙场的武将,大有当年孙郎射虎的风范。酒酣胸张之后,他挥笔写下《江城子·密州出猎》,其中就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言壮语。

  猛虎要杀,天狼须射,只是,这样的宏伟抱负,于他而言,只能是一个梦想。梦醒后的苏轼,又一次回到被贬谪的现实中来。所以,在1076年的中秋月圆之夜,苏轼怀着复杂难名的心情,同朋友们饮酒赏月伤离别。这一年,他的弟弟苏辙在齐州为官,兄弟二人已有七年未曾见面。兄弟间的离别,仕途上的失意,让他陷入痛苦之中:一方面,消极遁世,想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另一方面,宽慰自己,不应有恨,悲欢离合,自古难全,只要所念之人健康长久,即便相隔千里,也会同沐一轮明月。

  第二年,兄弟二人终于相见,并且一起在徐州过了中秋。苏轼为此写了一首《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暮云,清寒,玉盘高挂,在诗人心中却非好夜。苏辙写了一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词中虽有美好回忆,亦有高朋满座,美酒笙箫,但难敌离别与忧愁。兄弟两人在离别七年之后的月圆之夜相聚,彼此诗文唱和,面对人生中的聚少离多,他们都是分外伤感。无论苏轼的《阳关曲》,还是苏辙的《水调歌头》,都在表达一种“明月明日何处看”的忧伤。月圆人不圆,月圆终究是残缺。

  1078年,是苏轼在徐州为官的第二年,这一年中秋,他却病倒了。病中对月感怀,更加思念弟弟,于是写下三首五言诗。溶溶月光之中,想起去年中秋与弟弟同在徐州观月,如今却天各一方,“回顾坐上人,聚散如流萍”。洒脱达观的苏轼,面对亲人离散,也是这般脆弱伤感。所谓人生豪迈,终究是抵不住兄弟别离之伤。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寄托了相思的月,这象征着团圆的月,从古到今,一直就都在撕扯着你我感伤易碎的心。洒脱豪迈的苏轼,在兄弟聚散上也是如此多愁善感,何况你我。

  是不是因为我们太过在乎,故而面对明月如此多愁善感?照亮过苏轼的明月,现在依然照亮着我们;忧伤过苏轼的明月,也依然会忧伤我们。从杜甫感慨“月是故乡明”,到邓丽君歌唱“月亮代表我的心”,月亮在我们心中的分量一直没有变。变了的,只是大家对感情的态度。

  1079年,苏轼被卷入“乌台诗案”,经历了生死考验,同年被贬黄州。在黄州,苏轼生死突围,涅槃再生,写出了名垂千古的“赤壁”系列诗文。这些诗文,无论文学性还是思想性,都是震古烁今,也让我们见识到了一个豁达大度洒脱乐观的苏轼。

  可是,在这一时期写中秋的几首诗词中,只要一涉及兄弟离别,依然是多愁善感。“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在感受苏轼悲伤情感的同时,我们也分外清晰地感受到了他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

  就像我们无法忘记他的豪放洒脱一样,我们同样忘不掉他的天真烂漫真性情。天真烂漫真性情,是苏轼悬挂在我们心中的一面明镜。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